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隋书经籍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He02632387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28日 (六) 00:17的版本 (added Category:中國古籍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隋书·经籍志》封面
《隋书·经籍志》内页


《随书经籍志》,唐魏徵(580-643)撰。按此志的编者,今传本题赵国公长孙无忌奉敕撰,按《四库隋书提要》[1]谓宋天圣旧本,有跋称《隋书》每卷均分题撰人,十志内唯《经籍志》题侍中郑国公魏徵撰。复按《旧唐书经籍志》[2]的大序,录有毋煚古今书录》序,批评元行冲的《群书四部录》说:“所用书序,咸取魏文贞”,也是将《隋书经籍志》的作者,归之魏徵,与天圣(宋仁宗赵祯)旧本合。


今传本题长孙无忌者,不过因《隋书》的十志,后来由他奉诏监修表进,故天圣以后的刻本改题他奉诏撰,并非《经籍志》的实际撰稿人。   


唐太宗时诏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史书,其志书则单行,称《五代史志》,北宋时附入《隋书》以传,故称《隋志》。《隋书经籍志》编纂的体例,在志前的大序中有清楚的说明。序云:“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录,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各列本条之下,以备经籍志”。


盖参考《史记》、《汉书》,《七志》(又名今书七志)、《七录》,将隋代遗存的典籍经整理编目而成,虽然不是藏书目录,可视作唐初秘监所藏隋代以前的典籍目录。在著录方面大抵仿《汉志》,每一书载其书名、卷数、下注作者,如卷数与旧目有出入,或旧目有而今佚的均予注出,大抵参考梁代目录,即大序所说的“合其近密”。如书名不足以显示该书内容的,则酌加小注说明,即序所云的“约文绪义”。   


随书经籍志》将图书区分为4部40类,后并附道佛两部15类,其类目于下:   


【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共10类。  


【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共13类。  


【子部】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共14类。   


【集部】楚辞、别集、总集,共3类。


附:


【道经】经戒、服饵、房中、符箓,共4类。   


【佛经】大乘经、小乘经、杂经、杂疑经、大乘律、小乘律,杂律、大乘论、小乘论、杂论、记,共11类。   


共计55类,著录四部书及道佛经典6,520部、56,811卷。自表面而看,是承袭自晋以来秘阁的四部分类,但自精神而言,也兼采了阮孝绪《七录》的优点,类目多承袭自七录。部名以经史子集取代甲乙丙丁,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学术作为部名的四部书目。


《随书经籍志》的部次著重于书的体裁,而漠视其学术内容;以书目作弘道设教的工具;既以学术作为部名,但对经史子集的界限,并无严谨的釐定,均对后代影响甚大,为正统派目录的先导。   


《隋志》的四部每类书目之后,各有小序一篇,每部之后各有总序一篇,附录的道佛两部则仅各有总序,每类无小序,又有后序一篇,志首冠以大序,共有序文48篇,与大序所言“凡五十五篇”不合。是否原《经籍志》之道佛两部15类本有小序,并入《隋书》后有所删削,今已不可考。


作者简介

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人,好读书,多通涉,隋未尝从李密任秘书丞。唐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贞观3年(西元629年)迁秘书监,时当丧乱之后,典章湮散,征奏引学者校集秘书,内府图籍,粲然完整。16年拜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逾年卒,年66,谥文贞。   



文献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旧唐书·卷46·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