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達加斯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Seaweed讨论 | 贡献2019年10月16日 (三) 12:22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馬達加斯加位置
原圖鏈接
馬達加斯加國旗
來源網站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dagascar;法語:L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舊稱馬拉加西共和國,首都安塔那那利佛,位於非洲東南方的島嶼,東側為莫三比克海峽,西側為印度洋。面積約58.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568萬。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貨幣為馬達加斯加阿里亞里(Madagascar Ariary)。 [1][2][3][4]

  • 是世界第四大、非洲第一大島嶼。

歷史概述

馬達加斯加住民源自婆羅洲,祖先從印尼經印度至東非遷徙而來。16世紀末,馬來人後裔梅里納人(Merina)在中部建立梅里納王國,至19世紀初統一全島,建立馬達加斯加王國。1810年西方傳教士入境設立學校,法國隨即開始移民,於1895年成為該島之保護國,翌年更推翻王朝,併吞該島為其殖民地。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領土,1958年10月該島6個省投票選擇自治,成立馬拉加西共和國,惟仍隸屬法蘭西國協。1960年6月26日完全獨立,首任總統為齊拉納(Philibert Tsiranana),1975年底外長拉齊拉卡(Didier Ratsiraka)當選總統,改採社會主義路線,並更改國號為馬達加斯加民主共和國。1992年8月19日,國號改為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地理環境

位于非洲大陆以东、印度洋西部,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岛。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岸线长约5000公里。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4°C;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3°C;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26.6°C。

政治

1992年8月19日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经1995年9月、1998年3月和2007年4月三次修订。宪法赋予总统直接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的权力,任期5年,可连任两届,由直接选举产生;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均需三分之二的多数方可中止总统权力;地方政权实行自治。2007年修宪取消了自治省,设立拥有行政和财政自治权的地区和乡镇。2010年11月马过渡政权推动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宣布正式成立第四共和国。新宪法主要内容包括将总统任职年龄由40岁降为35岁,并将总统最高连续任职期限由三届改为两届。

马实行两院制,由国民议会(L’Assemblée Nationale)和参议院(Le Sénat)组成。

设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法院、高等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包括终审法院、国务委员会和审计法院。首席院长和总检察长是最高法院首长。

經濟

属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严重依赖外援,工业基础薄弱。拉瓦卢马纳纳执政后提出“快速、持续”发展口号,出台国家10年减贫战略文件,确定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推出“马达加斯加行动计划”,鼓励私营部门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经济实现持续增长。2003至200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6.2%。2009年政治危机发生后,马遭遇国际社会停援减援制裁,外国投资锐减,经济每况愈下,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遭遇重创。2014年埃里上台后,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恢复对马援助,制定2年期国家发展紧急计划和2015-2019国家发展规划,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创造就业。


世界遺產

  • 黥基‧德‧貝馬拉哈自然保護區(Tsingy de Bemaraha Strict Nature Reserve)
  • 安布希曼加(Royal Hill of Ambohimanga)
  • 阿欽安阿納雨林(Rainforests of the Atsinanana)

[5]

參考文獻

  1.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Republic of Madagascar.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2018年12月 [2019-10-16] (中文). 
  2. AFRICA MADAGASCAR. CIA. 2019-10-02 [2019-10-16] (英语). 
  3. 马达加斯加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9年8月 [2019-10-16] (中文). 
  4. 马达加斯加简史. 中国驻马达加斯加大使馆经商参赞处. 2019-07-19 [2019-10-16] (中文). 
  5.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2019-09-0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