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裴寂

Sisley讨论 | 贡献2019年7月26日 (五) 12:57的版本

裴寂(573年-632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东南)人。祖父裴融,父亲裴孝瑜,在隋朝都做过不小的官,然他是个孤儿,得几个哥哥的抚养才长大成人。眉毛稀疏,身材魁梧,裴寂有著一副好相貌,属于标准的英俊男子汉。

目录

进封魏国公

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裴寂利用职权之便,拿出宫女五百人、上等米九万斛、各种彩帛五万段、甲胄四十万套,供大军所用。继对李渊的精神指南之后,裴寂又提供了巨量的物资,为唐业奠基建立了第二功。 不久,李渊开大将军府,任命裴寂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李渊的兵锋首向河东,力讨蒲州割据者屈突通,对方坚壁清野,久攻不下。时间紧迫,李渊不能在此消耗时日,而失去取长安以号令天下的良机。然移军关中,又恐屈突通从背后掩袭,招致两面受敌。裴寂认为:放弃蒲州,必腹背受敌,自取其败;而拿下蒲州,则京师可不战自定。李世民持相反意见: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关中,招降群盗,增强实力,一鼓可克京师;屈突通不过是一自守之徒,不足为虑。两种相异的主张,反倒解决了李渊的疑虑,他分兵而行,获得了大成功。裴寂的保守,与李世民的奋进各得千秋,立下了第三功。 同年十一月,李渊攻取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任命裴寂为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百户,并赐其田地千顷、甲第一所、织品四万段。

拜为尚书右仆射,赐御膳

傀儡隋恭帝“主动”逊位,禅让给唐公李渊。李渊“谦虚”的很,表示不敢当,一让再让。裴寂又积极帮助李渊受禅称帝,世称唐高祖。立下了第四功。 李渊即位后,对裴寂说:“使我至此者,公也。”拜为尚书右仆射,赐御膳。李渊从不直呼其名,敬用著一个老称呼:“裴监”,对他言听计从。

上表请罪-唐高祖下诏慰谕

武德二年(619年),诸雄之一刘武周的猛将宋金刚挥军扑向太原,两支唐军相继覆灭。未曾领过兵的裴寂自动请缨,被授以全权率领一军前去抵御。他政治内行却军事外行,犯了和三国马谡同样的错误,扎营于高地,遭敌军切断水源后,被打得横尸旷野,死伤将尽,他在数骑的保护下,才得以逃脱。这一仗的后果是严重的,太原以东的城池全部丢失。李渊没怪罪他,命他镇抚河东。 同年十月,宋金刚攻陷浍州(今山西翼城),军威大振。生性无野气的裴寂,已吓破了胆,将虞、秦二州的民众强行迁入城堡,留下的房屋财产付之一炬。民心慌乱,地方势力和宋金刚里应外合,裴寂再度大败。不久,唐高祖将裴寂召回长安。李渊破脸将他痛斥了一顿,然后交给司法部门处理;待火气消后,才将老友给开释了,对他更加优宠。

备受恩宠

武德四年(621年),麟州刺史韦云起告发裴寂谋反。但却查无实据。后来,唐高祖改铸钱币,又赐裴寂自行铸钱的特权,并特聘娶其女儿为赵王李元景之妃。 六年(623年),迁为尚书左仆射,赐宴于含章殿。裴寂不想卷入日趋激烈的权力斗争之中,于是向高祖请求“赐骸骨”,想急流勇退。李渊极力挽留,泪湿衣襟,说:“未也,要当相与老尔。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亦善乎!”武德九年(626年),册拜司空,赐实封五百户,遣尚书员外郎每日一人于裴寂府第当值。同年八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贞观元年(627年),加实封并前一千五百户。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去南郊祭祀,命裴寂与长孙无忌同升金辂,裴寂辞让,太宗说:“以公有佐命之勋,无忌亦宣力于朕,同载参乘,非公而谁?”遂同乘而归。

死后被追赠

人传他和妖言惑众的和尚法雅有牵连,唐太宗立即公布了他现时的罪状,数落了他以往的失职,把这个帮助他起事的老叔赶到了蒲州老家,做个平头百姓。唐太宗是难容老叔的:当日赚了他的钱,一不能容;作为知根知底的元老,二不能容;作为太上皇的密友,三不能容;有此三不容,裴寂只得卷铺盖走人。 走了之后的裴寂,也难安生。狂人信行称“裴公有天分”,朝廷获悉后,他先后被流放到交州、静州。正赶上山羌叛乱,裴寂于是率家僮平息了叛乱。 唐太宗故念裴寂“佐命之功”,诏令还朝,可是他正好在这时候死去了。时年六十岁。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1]

裴寂刘文静

   裴寂和刘文静皆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裴寂跟刘文静本是至交好友,两人当时的官位相当,都有远大的抱负,都想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大事业。刘文静当时认为李渊有帝皇之相,遂与李渊之子李世民交好。而李世民则非常敬佩刘文静的远见及才能,并且十分的信任刘文静。在刘文静的谋划下,决定说服父亲李渊起兵推翻隋朝的统治。 当时的裴寂跟李渊的关系十分的要好,李世民便在刘文静的安排下,刻意接近裴寂,希望通过裴寂说服李渊,最后裴寂也成功说服了李渊起兵。 之后两人尽心辅佐李渊父子,亲眼见证了唐王朝的成立。等李渊当上皇帝后,裴寂被封为宰相,而刘文静却只是封了一个小官,刘文静心中十分的不满。有一日,刘文静向兄弟刘文起抱怨自己的处境,说了一句要杀了裴寂。却被自己一个失宠的小妾听到这句话后,上告刘文静谋反。 这件事很快被唐高祖李渊知道了,李渊便召刘文静进宫。刘文静便直言不讳自己心中的不满,本来李渊就想这样放过刘文静算了,但裴寂却时时刻刻向李渊进言,认为刘文静一日不杀,朝廷一日不会安宁。最终,李渊听从了裴寂的话,将刘文静抄家处死

其它

[2]

注释

  1. 细说隋唐26:裴寂
  2. 《北史·卷一百·序传第八十八》:大师少时,尝筮仕长安,遇日者姓史,因使占。时有从兄子同、妹夫郑师万、河东裴寂同以宿卫简入文资。各使视即日官位,及将来所至。史生曰:“裴二及李,皆当依资叙用,然裴君终致台辅。郑非直今岁虚归,后岁亦当本资不叙。”指大师曰:“君才虽不减赵元叔,恐赋命亦将同之。”言子同亦无远到。时大师弟行师亦预賔贡,因问史生吉凶。生曰:“此郎虽非裴君之匹,亦至方伯”。即而大师及子同、裴寂并以资补州佐。师万当年差舛,明年而齐资不叙。师万任益州新都县尉。及武德初,裴寂任尚书左仆射、魏国公。大师至是迁播,因独笑曰:“史生之言,于兹验矣。”

参考文献

  • 旧唐书·列传第七》,刘昫等,中华书局,ISBN 7-101-00319-2
  •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欧阳修等,中华书局,ISBN 7-101-0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