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携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Glfer讨论 | 贡献2020年8月16日 (日) 20:54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携王(?-前750年),《清华简·系年》作携惠王、惠王。姬姓,名余臣,一作余,西周末年及东周初年人,周幽王之弟。

生平

周幽王因宠爱褒姒,废王后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及太子宜臼被迫出奔至申国。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周幽王与伯服于骊山之下。

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及许文公在申国立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虢公翰则在携拥立余臣为周天子,即“携王”(携惠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直到前750年,晋文侯攻灭携王,才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前750,晋文侯为了讨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议说:"天无二日,国无两王。携王虽为先王子嗣,没有得到天下诸侯公认而擅自称王,实属叛逆行为,应当予以讨伐。"

二十一年,晋文侯杀携王。周室归一[1]

拥立原因

关于携王拥立的原因,史料记载有所不同。孔颖达《左传正义》引《竹书纪年》记载为废太子宜臼在申国被申侯、缯侯及许文公立为天子,称周天王。周幽王死后,虢公翰立余臣为周天子,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清华简·系年》记载为太子宜臼出奔至西申国,周幽王率兵攻打西申。申侯联合缯国及犬戎攻杀周幽王及伯服。周幽王死后,诸侯立携王为周天子。而《通鉴外纪》引《竹书纪年》则记载为宜臼被立为周天子后,余臣才被虢公翰拥立为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

拥立者

携王的拥立者,《左传正义》及《通鉴外纪》引《竹书纪年》均记载为虢公翰[2],而《清华简·系年》则记载为诸侯

拥立之地

携王的拥立之地,《左传正义》引《竹书纪年》记载为携,而《清华简·系年》则记载为虢国

携王被杀的时间

关于携王被杀的时间,《竹书纪年》中只标明二十一年,所以有周平王二十一年和晋文侯二十一年两种观点。《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记载为晋文侯二十一年,即前760年。《今本竹书纪年》记载为周平王二十一年,即前750年。而《清华简·系年》则记载为携王立二十一年被杀,即前750年。

携字的含义

关于“携”字的含义,雷学淇认为“携”为地名,他引用《新唐书》的记载判断“携”位于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附近。而童书业根据《逸周书·谥法解》指出“携”为怠政外交之意,并推断出携是二王并立结束后周王室给予余臣的恶谥。

视频

携王 相关视频

西周史上最后一位帝王, 上下五千年周朝人物篇之-周携王
周幽王没有烽火戏诸侯,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