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摩訶婆羅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6月8日 (一) 03:36 由 风雨同舟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摩訶婆羅多》是享譽世界的摩訶婆羅多和印度史詩,它的漢語全譯本,約有五百萬字,和《羅摩衍那》[1]並列為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現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詩的基礎上編訂加工而成,其中有長篇英雄史詩,而且有大量的傳說故事作為插話,有宗教哲學以及法典性質的著作。有10萬「頌」(詩節),內容篇幅相當於《羅摩衍那》的4倍,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史詩,規模宏大、內容龐雜。印度現代學者認為《摩訶婆羅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詩,內含印度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堪稱是「印度的靈魂」。

影響

《摩訶婆羅多》對印度文化和印度教的影響非常大,正如《初篇》第五十六章最後一句所說:「這裡有的東西,在所有地方都存在;這裡沒有的東西,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德國語言學家洪堡曾無比推崇:「《摩訶婆羅多》的這個插話是最美的,或許也是我們所知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

《摩訶婆羅多》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故事,廣博仙人在書中說,本書的目的是闡明人生的四個目標:愛、財、法和解脫[2],許多印度人相信,人生的最終目標是達到解脫,其中業和法在《摩訶婆羅多》中占據了主要位置。

《摩訶婆羅多》中包括了大量的印度神話哲學觀念,有許多神靈和哲學寓言故事。

成書歷史

《摩訶婆羅多》是經過很長時間逐漸積累成書的。早期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流傳,最早的證據顯示在公元533年的抄本中已經收集了10萬對對句,有20卷。最早的抄本可能追溯到公元前200年,所以可能在3到4世紀已經編成18卷本了,目前存在的是18卷本。

故事梗概

故事主要講俱盧家族的兩兄弟,持國和般度的後代,為爭奪王位進行的戰鬥,最終導致發生俱盧之野的大戰。故事以黑天的死,王朝覆滅,般度家族的兄弟升入天堂為結尾。意味着印度歷史上第四階段黑鐵時代的開始,這時人們失去尊貴的價值觀,喪失了道德、勇敢和公正的行為。在摩訶婆羅多中,許多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為了自己的價值觀和持國家族戰鬥在一起,例如毗濕摩,發誓一直保護國王難敵,不管他的地位怎樣變化,雖然他知道般度家族最終會勝利。

視頻

摩訶婆羅多 相關視頻

摩訶婆羅多:剛出生的兒子竟把石頭壓碎了,也是沒誰了!
摩訶婆羅多出生就遭到詛咒的孩子終於逃過了一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