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郑鹏云

Cova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1日 (二) 21:43的版本 (removed Category:台灣詩人 using HotCat
郑鹏云
别名 毓臣,北郭园后人
出生年 1862
死亡年 1915
教育背景 廪生
出版作品 《师友风义录》

郑鹏云(1862~1915),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1901年往北京谒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云新竹“竹梅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明治三十年(1897)与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曾编撰《师友风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由上海日本绛雪斋书局出版。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1]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2]

七言绝句

新竹竹枝词,四首选二
端阳[3]佳节约同游,角黍[4]堆盘自应酬。况是今年风景好,大家海口看龙舟[5]。(旧历五月五日为端阳节,旧港例有斗龙舟。)(其二)

搓丸[6]风俗[7]纪闽南[8],净手焚香祝再三。新妇[9]背人[10][11]一颗,当垆[12]私自卜[13]宜男[14]。(冬至日[15],各家搓丸,孕妇亲拈一颗,付之灶火,可占生男,生女之验。)(其四)

【题解】

本组诗为七言绝句,收入陈汉光台湾诗录》。选诗第一首诗是描述台湾民间庆祝端午佳节赛龙舟的景象。在民间的习俗中,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当天是所谓的恶日,因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引发瘟疫等疾病,因此,在端午节当日便会以菖蒲、艾草避邪驱疫。此外,吃粽子、划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习俗活动,吃粽子原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汨罗江殉节。然划龙舟的历史却早在屈原时代以前就已流行,相传是为了迎接潮水之神,后来结合了祭祀屈原的历史背景,因此在东汉以后,在端午节食粽与划龙舟便成为纪念屈原的文化活动了。

第二首诗描写台湾民间为庆祝冬至日,阁家搓汤丸的习俗。相传冬至搓丸是来自闽南的习俗。根据作者考证,在冬至日当天家家户户搓丸祭祀,若家有孕妇可亲自搓拈一颗汤丸,并将它投入灶火中,相传若是汤丸胀而不破,则生男孩;若是胀而破裂,则生女孩。

七言律诗

潜园探梅
逋仙去后迹犹存,百树横斜自一村。偶为裁诗寻好料,不辞冒雪访名园。

宜编廿六春开径[16],香逗三分艳举樽。难得堂堂贤令尹,替花生色品题尊。

题注:作者注:“在城西林氏别墅。光绪二十年(1894)《新竹县志》告成,采入八景之一。”

  1.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2. (杨永智撰)
  3. 农历五月五日。
  4. 指以竹叶裹成角状的粽子。
  5. 雕刻制作龙型的大船,在端午节当日以竞渡的方式,纪念屈原投江殉节。
  6. 搓,音ㄘㄨㄛ。将糯米团置于手掌中,以两手包覆揉搓,使糯米团成球状的丸子。
  7. 积习已久的风气、习俗。
  8. 大陆福建南部。早期台湾移民多来自大陆闽南地区。
  9. 原指新娘,或指儿媳妇,本诗指婚后初孕的妇女。
  10. 避开众人。
  11. 音ㄋㄧㄢˇ。捏也。
  12. 对著大灶。
  13. 占卜。
  14. 多男孩之意。
  15. 二十四节气之一,大致是国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此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16. 作者注:“园有‘二十六宜梅花书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