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近体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龙城悠悠讨论 | 贡献2020年2月22日 (六) 19:40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近体诗,又名格律诗、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概因为科举的关系,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今体诗因其严密格式和规律,犹如法律、纪律一样,所以后人也称其为律体诗[1]。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写出来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诗。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兴起于唐代,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2]

近体诗发展

近体诗发展,由南朝发端,刘宋时鲍照、颜延之、谢灵运等人尝试调节平仄,彰显韵律,是为“元嘉体”。萧齐时,格律逐渐严格,萧衍、沈约、谢朓、任昉等“竟陵八友”为其代表,称为“永明体”,至初唐时,近体诗形式方才大致告成。

据现今流传“诗格”等作品,初唐格律与后代认知尚有差距,有许多不同音律调节的尝试,也未定型。到沈佺期、宋之问二人,律诗格律才算完成。沈佺期擅长七律,宋之问则长于五律,而后对押韵、平仄及对仗样式讨论,已渐趋一致。初唐文风华靡唯美,仍有六朝遗风。陈子昂、张九龄力转流行,逐渐建立唐人诗风。

初唐时期,格律与风格都逐渐形成新体,进入盛唐时期,转化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所谓黄金时期,乃专就形式美感与抒情风格而言,这也是许多论者所以为唐诗的特色。盛唐时期,田园、边塞等风格、题材极盛,王维、孟浩然为田园自然诗风代表;岑参、高适、王之涣、王昌龄为边塞诗风的代表。

绝句简介

绝句,为近体诗体裁之一,一篇四句,有五言、七言之分,亦有少数六言作品。唐代近体诗形成以前,即有五言绝句的形式产生,入唐以后称为“古绝”,原称为“短句”、“断句”、“截句”等,名称最早可见于六朝。“古绝”形式较为自由,并无严格的格律限制,常有押仄声韵的作品。至于格律化的绝句,又称“律绝”,须依守近体诗格式。

五、七言绝句应起源于古诗,随诗歌格律发展,而成为绝句,唐代达到极盛,宫廷、梨园、边塞、旗亭无不传唱。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牧李贺李商隐都是绝句的名家。宋朝以后,王安石苏轼陆游同样擅长绝句。

律诗简介

八句 永明音律与六朝骈文对近体诗的对仗形式影响深远,永明时期之后,工稳的对仗诗篇已逐渐产生,到隋炀帝江都宫乐歌》,初步建立七律的形式。

律诗最后成形于唐初,宰相上官仪为其代表,其作品“绮错婉媚”,风行当时,称为“上官体”,他提出所谓“六对”,归纳六朝以来的对仗形式。而杜审言诗作声律工整,有诸多五言排律作品,建立五言律诗的法度模范。至沈佺期宋之问手中,律诗终告成熟,格律成为定式,当时并称为“沈宋”,民间律诗以杜甫李商隐最为突出。 范例:

视频

近体诗 相关视频

教您认识近体诗
近体诗的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