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唐武宗李瀍

Blackberry讨论 | 贡献2018年11月19日 (一) 10:05的版本

唐武宗(814年7月2日-846年4月22日)李瀍Template:标音),临死前12天改名“”,唐穆宗的第五子和事实上的第九子[1],母韦贵妃。他是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除去武则天殇帝以外),在位时间是840年至846年,在位6年,享年33岁。

唐武宗
唐武宗像
概要
姓名 李瀍
庙号 武宗
谥号 至道昭肃孝皇帝
陵墓 端陵
政权 唐朝
在世 814年7月2日—846年4月22日 (33岁)
在位 840年2月20日—846年4月22日
年号 会昌(841年—846年)
信仰 道教
费拉·维塔拉 Pihla Viitala
原图链接 来自Pihla Viitala IG

目录

生平

唐武宗本来是唐敬宗唐文宗的弟弟,被封为颍王。在宦官仇士良的操纵下,趁文宗病,矫诏立他为皇太弟,废原来的太子敬宗子李成美为陈王,武宗由此得以登基,并赐死李成美、文宗杨贤妃和皇兄安王李溶

唐武宗登基后,召李党人物李德裕回朝,任为宰相,李德裕提倡“政归中书”等政策。在李德裕执政下,国家渐渐回复元气,被称为会昌中兴。而仇士良的权势亦被压抑,仇士良不得不退下政治舞台。

唐武宗外攘回纥,内平泽潞,威震中外;更严肃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制驭宦官,使朝政为之一新。

唐武宗信奉道教,从845年开始他大规模下令打击佛教,史称会昌灭法。除少数在长安的寺院外,全国所有寺院被拆毁,僧尼被迫还俗,寺院里的奴隶被释放,寺院所有的田地被没收为国有。

这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受打击很激烈的一次。在唐朝历史上对于佛教势力不满的现象始终存在,武宗灭佛可能有多种原因。第一可能因为唐武宗本人更加信奉道教,因此打击佛教。此外当时佛教的势力非常强大,唐武宗在他的旨意中说,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务税收是一个重大损失。

最后有传说认为唐武宗继位后怕有人会另立他的叔叔光王李忱(即后来的唐宣宗)来威胁他的地位,李忱则逃入佛门,因此唐武宗灭佛是为了让李忱无处可藏。但这个说法可能只是传说,因为历史学家对于李忱是否真的做过和尚仍有争议。

唐武宗吃道士给他的长寿丹后中毒而死。[2]死后葬于端陵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

唐武宗虽有五子皆封王,但生前未确立继承人,宦官马元贽等遂矫诏立光王李忱为皇太叔并最终继位,即唐宣宗。武宗五子后事无载,一说皆被宣宗所害。[3]

  1. 虽然史载武宗为穆宗第五子,但穆宗封诸子为王时,“子湛为鄂王,涵江王,凑漳王,溶安王,瀍颍王”,武宗排在最后;文宗年间宦官王守澄诬陷漳王时制造流言称“若兄终弟及,必漳王立”;据安王墓志铭,安王亦年长于武宗。故所谓武宗为穆宗第五子,为排除早夭的穆宗第三、四、五、七子后所得的排行。武宗至少是穆宗第九子。
  2. 何光远《鉴诫录》卷一《九转验》条载:“武宗皇帝酷求长生之道,访九转之丹。茅山道士杜元阳制药既成,白日轻举。弟子马全真得残药,诣京。表进,上因饵之,遍体生疮,髭发俱脱,十日而崩。此唐《实录》隐而不书。”
  3. 明朝王祎大事记续编》卷六七会昌六年三月条云:[宣宗]即位以后,追前事,至于武宗诸子皆不保其终。宋敏求补《宣宗实录》,谓自大中后宣宗子孙继世,故唐人不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