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喬治·P·史密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月3日 (四) 17:29 由 Mackerel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喬治·P·史密斯
George P. Smith
出生 (1941-03-10) 1941年3月10日(83歲)
美國威斯康星州哥倫比亞
國籍 美國
母校 哈弗福德學院
哈佛大學
機構 威斯康辛大學
密蘇里大學
杜克大學
知名於 噬菌體展示技術
研究領域 生物化學
獎項 諾貝爾化學獎(2018)


喬治·皮爾森·史密斯英語:George Pearson Smith,1941年3月10日),美國化學家密蘇里大學教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

研究

他以噬菌體展示技術而聞名於世,這種技術將特定蛋白質的遺傳密碼人工插入到噬菌體的外殼蛋白基因中,使蛋白質顯示在噬菌體外部。 史密斯在1985年首次描述了該技術,當時他通過將目標肽融合到絲狀噬菌體的基因III上而在絲狀噬菌體上展示肽[2]。 他因此項工作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並與格雷格·溫特英語:Sir Gregory Paul "Greg" Winter)和弗朗西絲·阿諾德英語:Frances Hamilton Arnold)分享了獎項。

參考文獻

  1. https://www.ch.ntu.edu.tw/nobel/2018.html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中文介紹
  2. Smith GP. Filamentous fusion phage: novel expression vectors that display cloned antigens on the virion surface. Science. June 1985, 228 (4705): 1315–7. Bibcode:1985Sci...228.1315S. PMID 4001944. doi:10.1126/science.400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