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都督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Blackberry讨论 | 贡献2018年12月17日 (一) 20:20的版本 唐朝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都督府中國歷史上設置的軍事或行政機構。

唐朝

唐朝沿襲了魏晉南北朝的都督制,在都督的駐地設立都督府。北周、隋朝把都督改為總管唐朝恢復都督的名稱。都督府一般節制數的軍政,但是唐朝實行府兵制,軍權集中在朝廷,地方都督幾無實權。後來府兵敗壞之後,軍權多為持節的節度使觀察使所有。安史之亂後都督府撤銷,都督成為榮譽官銜,宰相出征的加銜。唐朝在羈縻地區也設立都督府,一般以一個國家政權或者民族部落為一個都督府,以國王或者酋長擔任都督。

机构

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都督源于东汉光武初年临时设置的督军御史。曹魏文帝初年都督设置制度化,晋代以后始兼任刺史,后周改都督为总管,隋代军区亦称总管。唐初承隋制﹐其领军出征者为行军总管或大总管。至武德七年(624)﹐复以总管府为都督府﹐大总管府为都督府﹐而行军总管及大总管不变。大都督常以宗王遥领而以长史代理其职。其余都督则分为上﹑中﹑下三等。贞观元年(627)﹐内地都督府多被裁撤。

行政机构

景云二年(711)﹐睿宗曾拟分全国(除京畿﹑都畿外)为二十四都督府﹐令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人善恶﹐但并未实行。唐代都督权轻﹐虽加使持节之号﹐并不真正赐节。景云二年以贺廷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实授旌节。从此节度使代替都督﹐成为地方最高的军事长官。其中负责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者二十二,在都督府内“别置经略使”,以处理该府所辖羁縻府州的民族事务。


書籍

旧唐书职官志三: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年,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   新唐书百官四下:都督掌督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禀,总判府事。   新唐书地理一: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   新唐书百官四下:西都、东都、北都牧各一人,从二品;西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府尹各一人,从三品: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亲王典州,则岁以上佐巡县。   大唐六典卷30三府、都、护、州、县官吏:京兆,河南,太原及都督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教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

元明

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始立欽察親軍都督府,後改大都督府韓宋龍鳳七年(1361年),吳國公朱元璋改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

民國初年

辛亥革命後,各省設立都督府主管本省軍政,如鄂軍都督府滬軍都督府雲南軍都督府等,後來改稱督軍府或省政府。

日本

日本在1906年到1919年於旅順設立關東都督府。日本在1872年到1891年設立的近衛都督府近衛師團的前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