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伦敦大学学院

Jeffrey12358讨论 | 贡献2019年1月6日 (日) 19:15的版本

伦敦大学学院英语: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缩写UCL)为一所坐落于英国伦敦公立研究型大学。学院最初于1826年,由汤玛斯·坎贝尔亨利·布鲁厄姆Henry Brougham, 1st Baron Brougham and Vaux以“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之名创立,是伦敦市第一所高等学府,且为全英首间不拘学生性别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虽没有直接介入学校的建设,但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对教育的理念启发了创办者,故获誉为“伦大教父”。1836年,以书院联邦制正式成立伦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学校改名为“伦敦大学学院”,与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King's College London)成为了此大学的两位始创成员学院。学校随后迅速发展并与多所专科院校合并,也在英格兰开创了不少高校学系。

伦敦大学学院共设11所学术学院,拥有超过100个学术科系与研究中心。其本部位于伦敦市中心布卢姆茨伯里区,另设两所分别坐落于澳大利亚卡塔尔的卫星校园。[1]虽隶属伦敦大学联邦,但学院本身拥有包括独立颁授学位的高度自治权,故性质与一般大学无异。,亦是英格兰国民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 Health Service (England)建立的11所生物医学研究基地及多个科技联盟的始创者之一。

伦敦大学学院为英国最难入读的学府之一,亦在多个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位居全球前二十,全英四强之列。校内现有17间图书馆、9所博物馆及收藏区,馆藏涵盖不同学术范畴。此校的师生、校友及研究人员包括了33名诺贝尔奖得主3位菲尔兹获奖者、多名政治要员与组织领袖及数位著名文艺人。

目录

校史

19世纪

File:The London University by Thomas Hosmer Shepherd 1827-28.JPG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伦大本部大楼绘图。
亨利·唐克斯笔下的“伦大四大始创人”壁画(位于斐拉克曼画廊的拱顶)。
File:Jeremy Bentham Auto-Icon.jpg
存放于学院本部大楼的杰里米·边沁遗体。

伦敦大学学院于1826年2月11日,由诗人汤玛斯·坎贝尔及律师亨利·布鲁厄姆Henry Brougham, 1st Baron Brougham and Vaux两位苏格兰人创办。1825年,坎贝尔到访了现在德国的波恩大学。与时下的牛津剑桥两所高校不同,波恩大学的宗教自由获得了坎贝尔的赞赏。回国后,他致函深受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影响的布鲁厄姆,表示有意于伦敦建立一所这类型的学府。该信件亦在同年2月刊登于《泰晤士报》,成为最早有关创立伦大学院的公开草议。在伦敦犹太人社团的领袖——以撒·里昂的撮合下,两人著手规划兴建项目。学校最终于1826年以“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之名面世,成为当地唯一不论学生性别、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其理事会委员没有一位是宗教领袖[2],教育家汤玛斯·阿诺德因而称其为“高尔街的无神学府”。[3]学校最初采用了苏格兰大学(尤其是爱丁堡)的模式办学。开创多元学科、重整讲堂机制、取消宗教考核、管治民主化等均为其最刻意模仿的制度。[4]1827年,伦纳德·霍纳Leonard Horner(现在赫瑞瓦特大学的创办者)获委任为校长,惟在4年后因管理层的内部反对而离职。[2]

1826前,早已成立的学校理事会曾在国家议会上提议颁宪,以确立伦大作为独立高等学府的地位。可这惹来了不少反对声音。除了国内英格兰教廷、牛桥两校及医学界的反对外,奥地利外交官克莱门斯·梅特涅亦要求他的驻英大使转述他对此计划“可能有损英格兰发展”的看法。[2]直到1831年,由辉格党带领的政府才成功为该校争取到皇家宪章,赋予其颁授学位的权力。不过,由于当时已有了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故两校合并为伦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原本的这所“伦敦大学” (London University)则改名为“伦敦大学学院”。[2]

不少人均以为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是伦大的其中一位创办者,其实不然。此误解源于伦大学院本部大楼(斐拉克曼画廊)拱顶上的一幅壁画。这幅由亨利·唐克斯Henry Tonks所绘制的壁画展示了尚在兴建的本部大楼和几位重要人物:图中负责设计大楼的建筑师威廉·威尔金斯William Wilkins (architect)正向边沁展示规划图,以获得他的赞同。可是此情景乃杜撰,因为当时的边沁应已年迈八十,亦没有证据显示他曾直接参与大学的兴建计划。不过,他对普及教育的思想确深深影响了两位创办者,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故他获誉为“伦大教父”。[5]边沁希望他能永远成为大学的一部分,故他的尸体一直被存放在本部大楼的一个木柜里,供公众参观。可不幸地,尸体的头部没有被保存好以致腐烂,故校方换上了一个由制的仿造头。[6]

伦大学院本部大楼的兴建历经波折方能完工。工程在大学成立后一年便开始,建筑地点是捐助者花费三万英镑买下、占地八亩的卡马森广场。负责此项目的建筑师威廉·威尔金斯(国家艺术馆的设计者)把大楼的中心设计成八角状,加上拱顶。原先的计划是大楼以“U”字形向外伸展,并围绕著广场,可后来因经费不足而被逼中止。这座建筑物也曾于二战中受毁。最终到了1985年,大楼才在伊利沙伯二世女皇的主持下举行了启用仪式。[2]

伦大学院亦在19世纪开创了不少先河。其为第一所提供地理英文德文意大利文化学土木工程学教育的英格兰高校。1893年,英格兰第一个学生会亦在伦大学院成立。

  1. UNIVERSITY MAP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3 [2015-05-13]. 
  2. 2.0 2.1 2.2 2.3 2.4 Harte, Negley; North, John. The World of UCL 1828–2004 3rd. London: UCL Press. 2004. ISBN 1-84472-068-3. 
  3. Crilly, Tony; Crilly, A J. Arthur Cayley: Mathematician Laureate of the Victorian Ag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6: 18. ISBN 0-8018-8011-4. 
  4. Bellot, H. Hal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826-1926.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 1929. 
  5. Who was Jeremy Bentha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5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6. Jeremy Bentham auto-ic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