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溝通過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6月18日 (二) 12:34 由 善行繁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溝通過程
圖片來自簡書

溝通過程是社會學術語。所謂溝通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文字形態眼神手勢等手段來進行的信息交流。溝通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門藝術。充分理解溝通意義,準確把握溝通原則,適時運用溝通技巧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

溝通過程是指溝通主體對溝通客體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思想觀念信息交流,使溝通成為雙向互動的過程。[1]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如果溝通不暢,就如血管栓塞,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溝通就是傳遞信息的過程,信息發送者經過編碼把信息通過一定的渠道傳遞給信息的接收者,信息接收者接到信息,進行解碼,並做出相應的反饋。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使溝通出現問題,所以本文主要從溝通過程中的幾個環境展開討論如何做到更好的溝通。[2]

溝通過程的要素

由界定來看,溝通過程應包括五個要素,即溝通主體、溝通客體、溝通介體溝通環境、溝通渠道。

1、溝通主體是指有目的地對溝通客體施加影響的個人和團體,諸如黨、團、行政組織、家庭、社會文化團體及社會成員等。溝通主體可以選擇和決定溝通客體、溝通介體、溝通環境和溝通渠道,在溝通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

2、溝通客體即溝通對象,包括個體溝通對象和團體溝通對象;團體的溝通對象還有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的區分。溝通對象是溝通過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而在溝通過程中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

3、溝通介體即溝通主體用以影響、作用於溝通客體的中介,包括溝通內容和溝通方法。溝通主體與客體間的聯繫,保證溝通過程的正常開展。

4、溝通環境既包括與個體間接聯繫的社會整體環境(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政治觀點、道德風尚群體結構),又包括與個體直接聯繫的區域環境(學習、工作、單位或家庭等),對個體直接施加影響的社會情境及小型的人際群落。

5、溝通渠道即溝通介體從溝通主體傳達給溝通客體的途徑。溝通渠道不僅能使正確的思想觀念儘可能全、准、快地傳達給溝通客體,而且還能廣泛、及時、準確地收集客體的思想動態和反饋的信息,因而溝通渠道是實施溝通過程,提高溝通功效的重要一環。溝通渠道很多,諸如談心座談等。

溝通過程的解析

簡單地說,溝通就是傳遞信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至少存在着一個發送者和一個接受者,即發出信息一方和接受信息一方。信息在二者之間的傳遞過程,一般經歷七個環節。

1、發送者需要向接受者傳遞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這裡所說的信息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括觀點、想法、資料等內容。

2、發送者將所要發送的信息譯成接受者能夠理解的一系列符號。為了有效地進行溝通,這些符號必須適應媒體的需要。例如,如果媒體是書面報告,符號的形式應選擇文字、圖表或照片;如果媒體是講座,就應選擇文字、投影膠片和板書。

3、發送的符號傳遞給接受者。由於選擇的符號種類不同,傳遞的方式也不同。傳遞的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如信、備忘錄等;也可以是口頭的,如交談、演講、電話等;甚至還可以通過身體動作來表述,如手勢、面部表情、姿態等。

4、接受者接受符號。接受者根據發送來的符號的傳遞方式,選擇相應的接受方式。例如,如果發送來的符號是口頭傳遞的,接受者就必須仔細地聽,否則,符號就會丟失。

5、接受者將接受到的符號譯成具有特定含義的信息。由於發送者翻譯和傳遞能力的差異,以及接受者接受和翻譯水平的不同,信息的內容和含義經常被曲解。

6、接受者理解被翻譯的信息內容。

7、發送者通過反饋來了解他想傳遞的信息是否被對方準確地接受。一般來說,由於溝通過程中存在着許多干擾和扭曲信息傳遞的因素(通常把這些因素稱為噪音),這使得溝通的效率大為降低。因此,發送者了解信息被理解的程度也是十分必要的。溝通過程圖中的反饋,構成了信息的雙向溝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