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国家统计调查制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文化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9/3c6e5bd2439249b49c60423fa787cfea.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290091418_825728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国家统计调查制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文化术语。
 
'''国家统计调查制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文化术语。

於 2024年6月25日 (二) 08:27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國家統計調查制度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國家統計調查制度由國家統計局制定,或者由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現行國家統計調查制度包括周期性普查制度、常規統計調查制度和專項調查制度。

國家統計調查制度的主要內容

為了適應中國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國務院於1994年7月20日批轉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國家普查制度,改革統計調查體系的請示》(國發〔1994〕42號),明確了普查在統計調查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正式確立國家周期性普查制度。普查項目包括人口普查、農業普查、工業普查、第三產業普查和基本單位普查等5項。其中人口普查、第三產業普查、工業普查、農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分別在逢0、3、5、7的年份實施;基本單位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在逢1、6的年份實施。第一輪周期性普查摸清了「家底」,為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實行科學決策特別是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提供了重要依據。但是,在各項普查的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普查項目設置過多,基層負擔重;普查時間安排過於分散,與國家編制中長期規劃銜接不夠緊密;普查涵蓋面不全,不能全面反映國民經濟的整體狀況等。為切實解決這些問題,2003年8月,經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共同研究,並報請國務院批准,決定調整國家普查項目和周期安排。調整後的普查項目包括人口普查、農業普查和經濟普查三項。2004年開展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今後每十年進行兩次,分別在逢3、逢8的年份實施。農業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實施。人口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實施。

常規統計調查制度是指年度和定期調查制度,涵蓋經濟、社會、人口、環境與資源各個方面。從資料搜集方法來看,既有採用抽樣調查、全面調查和重點調查等方法直接從統計調查對象採集數據的統計調查制度,又有利用現有行政記錄和部門統計資料整理形成的統計調查制度。專項調查制度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實施或一次性實施的專門調查、試點調查等臨時性統計調查制度。為滿足社會各界和廣大統計用戶的需要,以及統計自身改革發展的需要,國家統計局每年都要進行相當數量的非經常性統計調查工作,其中在一定時期內持續開展並形成相對穩定的統計報表制度的主要有《貧困監測統計調查制度》、《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監測統計制度》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