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岩子脚村(云南巍山县五印乡)」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岩子脚村 </big> ''' |- | <center><img src= width="300"></center> <smal…”)
 
SYM對話 | 貢獻
 
行 3: 行 3: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岩子脚村 </big>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岩子脚村 </big> '''
 
|-
 
|-
| <center><img src= width="300"></center>
+
|  
<small>[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行 16: 行 15:
 
|}
 
|}
  
'''岩子脚村'''隶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五印乡,地处五印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4.00公里,到乡道路为 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6公里。东邻鼠街村委会,南邻龙街村委会,西邻马鞍山乡,北邻庙街乡。辖作么、上黄山、武家等2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11户,有乡村人口3664人,其中农业人口3430人,劳动力237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60人。
+
'''岩子脚村'''隶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五印乡]] ,地处五印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4.00公里,到乡道路为 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6公里。东邻鼠街村委会,南邻龙街村委会,西邻[[ 马鞍山乡]] ,北邻[[ 庙街乡]] 。辖作么、上黄山、武家等2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11户,有乡村人口3664人,其中农业人口3430人,劳动力237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60人。
 全村国土面积69.43平方公里,海拔1,490.00 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820.00毫米,适合种植 烤烟、核桃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6,500.00 亩,人均耕地1.9亩,林地78,608.72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11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8.0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为主。
+
 全村国土面积69.43平方公里,海拔1,490.00 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820.00毫米,适合种植 [[ 烤烟]] [[ 核桃]]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6,500.00 亩,人均耕地1.9亩,林地78,608.72亩。2008年全村[[ 经济]] 总收入 1111.00万元,[[ 农民]] 人均纯收入1,688.0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为主。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11.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20.00万元;畜牧业收入28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095头,肉牛240头,肉羊346头);林业收入1155.00万元;工资性收入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8.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42.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8人,在省内务工55人,到省外务工15人  <ref>[  (附图)], </ref>
+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11.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20.00万元;畜牧业收入28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095头,肉牛240头,肉羊346头);林业收入1155.00万元;工资性收入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8.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42.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8人,在省内务工55人,到省外务工15人   
  
 +
=自然资源=
 +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500.00亩(其中:田1,536.00 亩,地 4,964.00 亩),人均耕地1.90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78,608.7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0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3.52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58.00亩;荒山荒地11,010.68亩,其他面积7,767.60亩。有金矿等资源。
  
 +
=基础设施=
 +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252户通自来水,有34户饮用井水,有61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86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8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8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25户。 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一部分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7辆,摩托车26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636.00 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636.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8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0户;建有小水窖820口。全村有8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在砖混结构房屋内,有15户居住在砖木结构住房内;有84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
=人口卫生=
 +
该村现有农户866户,共乡村人口3430人,其中男性1777人,女性1653人。其中农业人口3430人,劳动力2310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289人,参合率95.89%;享受低保240人、五保1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68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1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3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2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826户。
 +
 +
=文化教育=
 +
该村建有小学8所,校舍建筑面积4,200.00平方米,拥有教师15人,在校学生418人,距离乡中学18.50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18人,其中小学生298人,中学生12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成立有文艺宣传队1支,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
=基层组织=
 +
该村建有党支部5个,下设1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3人,少数民族党员37人,其中男党员81人、女党员 12人。该村党支部 2002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28个村民小组。
 +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共有团员72人。
  
 
=参考来源=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於 2024年5月22日 (三) 15:23 的最新修訂

岩子腳村

中文名 :岩子腳村

所屬地區:雲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五印鄉

岩子腳村隸屬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五印鄉,地處五印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4.00公里,到鄉道路為 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56公里。東鄰鼠街村委會,南鄰龍街村委會,西鄰馬鞍山鄉,北鄰廟街鄉。轄作麼、上黃山、武家等2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11戶,有鄉村人口3664人,其中農業人口3430人,勞動力237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60人。 全村國土面積69.43平方公里,海拔1,490.00 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820.00毫米,適合種植 烤煙核桃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6,500.00 畝,人均耕地1.9畝,林地78,608.72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111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8.0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為主。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1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20.00萬元;畜牧業收入283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95頭,肉牛240頭,肉羊346頭);林業收入1155.00萬元;工資性收入4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4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8人,在省內務工55人,到省外務工15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00.00畝(其中:田1,536.00 畝,地 4,964.00 畝),人均耕地1.90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78,608.7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0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52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58.00畝;荒山荒地11,010.68畝,其他面積7,767.60畝。有金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52戶通自來水,有34戶飲用井水,有61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86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8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480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425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一部分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7輛,摩托車26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36.00 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3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8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0戶;建有小水窖820口。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在磚混結構房屋內,有15戶居住在磚木結構住房內;有84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66戶,共鄉村人口3430人,其中男性1777人,女性1653人。其中農業人口3430人,勞動力231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89人,參合率95.89%;享受低保240人、五保1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6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826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8所,校舍建築面積4,20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5人,在校學生418人,距離鄉中學18.5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8人,其中小學生298人,中學生12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成立有文藝宣傳隊1支,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下設1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3人,少數民族黨員37人,其中男黨員81人、女黨員 12人。該村黨支部 2002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2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72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