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新县石桥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5: 行 5:
 
|}
 
|}
  
'''永新县石桥中学'''石桥中学位于吉安市永新县东部,永里公路贯穿全境,禾水河依绕而行,为东部中心城镇,距县城10km,辖16个行政村,184个村小组,75个自然村,总人口26000人,劳动力12600人。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0亩,有林面积76500亩,境内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风景秀丽,资源丰富。
+
'''永新县石桥中学'''石桥中学位于[[ 吉安市]][[ 永新县]] 东部,永里公路贯穿全境,禾水河依绕而行,为东部中心城镇,距县城10km,辖16个行政村,184个村小组,75个自然村,总人口26000人,劳动力12600人。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0亩,有林面积76500亩,境内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风景秀丽,资源丰富。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历史悠久的石桥中学,栉风沐雨几易其名,从雏形到发展,从壮大到辉煌,凝结了党政、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与关爱,会聚着一代又一代石中人的汗水和心血。追根溯源,学校前身为清朝末年的“环浒书院”;1945年,在日寇的一炬之下,环浒书院化为焦土。1958年底,中共永新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发展永新东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决定在石桥新建一所初级中学。1959年7月,石桥中学正式招收新生100人,两个教学班,教职工7人,附设在石桥小学(戴帽)。1960年下半年,教学班发展到4个,学生200余人,教职工12人,在石桥新居村的“尚书翁祠”及其周边民房内上课,后勤设在“墟风庙”左侧的木业社内。1961年9月,学校全部迁入新址沿袭至今。1970年9月,石桥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永新东乡一所完全中学,生源地由东乡辐射到全县。1991年,学校高中部分剥离并入永新县任弼时中学。之后,石桥中学全身心致力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
 历史悠久的石桥中学,栉风沐雨几易其名,从雏形到[[ 发展]] ,从壮大到辉煌,凝结了党政、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与关爱,会聚着一代又一代石中人的汗水和心血。追根溯源,学校前身为清朝末年的“环浒书院”;1945年,在日寇的一炬之下,环浒书院化为焦土。1958年底,中共永新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发展永新东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决定在石桥新建一所初级中学。1959年7月,石桥中学正式招收新生100人,两个教学班,教职工7人,附设在石桥小学(戴帽)。1960年下半年,教学班发展到4个,学生200余人,教职工12人,在石桥新居村的“尚书翁祠”及其周边民房内上课,后勤设在“墟风庙”左侧的木业社内。1961年9月,学校全部迁入新址沿袭至今。1970年9月,石桥中学开始招收[[ 高中]] 学生,成为永新东乡一所完全中学,生源地由东乡辐射到全县。1991年,学校高中部分剥离并入永新县任弼时中学。之后,石桥中学全身心致力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惊回首,岁月悠悠。石中历史艰难曲折,却光辉照人。学校自创建以来,人才辈出,层出不穷。半个世纪来,学校共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逾万人,高中毕业生2000余名。一届又一届的石中学子奔赴在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党政机关厅、处、科级领导干部,高等院校研究所专家、教授,留学博士、硕士,企业经理、负责人,不乏各类工程师、技术骨干,也不乏商贾巨子、自主创业者……巾帼须眉遍神州,各尽其才报祖国。
+
 惊回首,岁月悠悠。石中历史艰难曲折,却光辉照人。学校自创建以来,人才辈出,层出不穷。半个世纪来,学校共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逾万人,高中毕业生2000余名。一届又一届的石中学子奔赴在全国各地、[[ 社会]] 各界;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党政机关厅、处、科级领导干部,高等院校研究所专家、教授,留学博士、硕士,企业经理、负责人,不乏各类工程师、技术骨干,也不乏商贾巨子、自主创业者……巾帼须眉遍神州,各尽其才报祖国。
  
 
==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
  
 学校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ref>[https://www.sohu.com/a/417797930_781004 建筑面积规则大全 ],搜狐,2020-09 </ref>1万余平方米。校园布局紧凑,环境宜人,翠竹高风亮节,樟柏挺拔遒劲;虽无华丽之楼宇,却有笃学之传统。
+
 学校占地面积35亩,[[ 建筑面积]]<ref>[https://www.sohu.com/a/417797930_781004 建筑面积规则大全 ],搜狐,2020-09 </ref>1万余平方米。校园布局紧凑,环境宜人,翠竹高风亮节,樟柏挺拔遒劲;虽无华丽之楼宇,却有笃学之传统。
  
 
==校园概况==
 
==校园概况==
  
 学校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1千有余,教职工50多名,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17人,本科学历占5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学校建有微机房、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19994173_426518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f>,配置电脑40多台;拥有理化生仪器室和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室,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1万多册,校产合计约180万元。2002年以来,学校共拆除危房2000多平方米。当前,学校正在兴建新校门、学生膳厅与学生宿舍楼;并设法改造校道,解决全校师生饮用水、洗浴难题,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
+
 学校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1千有余,教职工50多名,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17人,本科学历占5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学校建有微机房、[[ 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19994173_426518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f>,配置电脑40多台;拥有理化生仪器室和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室,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1万多册,校产合计约180万元。2002年以来,学校共拆除危房2000多平方米。当前,学校正在兴建新校门、学生膳厅与学生宿舍楼;并设法改造校道,解决全校师生饮用水、洗浴难题,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石桥中学佳绩不断。2003年录取重点高中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2004年录取重点高中人数42人,再上一个新台阶,挤入全县前列。2006年录取重点高中人数达63人,创历史之最。学校管理,校本教研,校园建设,办学水平不断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2002~2003年度,学校被评为全县“文明单位”。2003~2004年度,学校被评为全县“教育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学校获教体局年度“创新工作奖”。2006年,学校省级结项课题获市优秀结项课题组奖。2007年,学校被评为吉安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2003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学校团体、师生个人屡屡获奖,各类各项成果100多项。
+
 近几年来,随着[[ 教育教学]] 改革的不断深入,石桥中学佳绩不断。2003年录取重点高中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2004年录取重点高中人数42人,再上一个新台阶,挤入全县前列。2006年录取重点高中人数达63人,创历史之最。学校管理,校本教研,校园建设,办学水平不断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2002~2003年度,学校被评为全县“文明单位”。2003~2004年度,学校被评为全县“教育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学校获教体局年度“[[ 创新]] 工作奖”。2006年,学校省级结项课题获市优秀结项课题组奖。2007年,学校被评为吉安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2003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学校团体、师生个人屡屡获奖,各类各项成果100多项。
  
 五十春秋结硕果,任重道远奋不休。我们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入培育并强化“校风、教风、学风”,继往开来,追求卓越。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并不断吸取新思想、新理念,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定能发扬光大,开拓进取,以益于社会、惠及后人。
+
 五十春秋结硕果,任重道远奋不休。我们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 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入培育并强化“校风、教风、学风”,继往开来,追求卓越。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并不断吸取新思想、新理念,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定能发扬光大,开拓进取,以益于社会、惠及后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5月19日 (日) 05:06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永新縣石橋中學石橋中學位於吉安市永新縣東部,永里公路貫穿全境,禾水河依繞而行,為東部中心城鎮,距縣城10km,轄16個行政村,184個村小組,75個自然村,總人口26000人,勞動力12600人。國土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000畝,有林面積76500畝,境內氣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風景秀麗,資源豐富。

發展歷史

歷史悠久的石橋中學,櫛風沐雨幾易其名,從雛形到發展,從壯大到輝煌,凝結了黨政、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心與關愛,會聚着一代又一代石中人的汗水和心血。追根溯源,學校前身為清朝末年的「環滸書院」;1945年,在日寇的一炬之下,環滸書院化為焦土。1958年底,中共永新縣委、縣政府為進一步發展永新東鄉的文化教育事業,決定在石橋新建一所初級中學。1959年7月,石橋中學正式招收新生100人,兩個教學班,教職工7人,附設在石橋小學(戴帽)。1960年下半年,教學班發展到4個,學生200餘人,教職工12人,在石橋新居村的「尚書翁祠」及其周邊民房內上課,後勤設在「墟風廟」左側的木業社內。1961年9月,學校全部遷入新址沿襲至今。1970年9月,石橋中學開始招收高中學生,成為永新東鄉一所完全中學,生源地由東鄉輻射到全縣。1991年,學校高中部分剝離併入永新縣任弼時中學。之後,石橋中學全身心致力於發展九年義務教育。

驚回首,歲月悠悠。石中歷史艱難曲折,卻光輝照人。學校自創建以來,人才輩出,層出不窮。半個世紀來,學校共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初中畢業生逾萬人,高中畢業生2000餘名。一屆又一屆的石中學子奔赴在全國各地、社會各界;其中湧現出一大批黨政機關廳、處、科級領導幹部,高等院校研究所專家、教授,留學博士、碩士,企業經理、負責人,不乏各類工程師、技術骨幹,也不乏商賈巨子、自主創業者……巾幗鬚眉遍神州,各盡其才報祖國。

占地面積

學校占地面積35畝,建築面積[1]1萬餘平方米。校園布局緊湊,環境宜人,翠竹高風亮節,樟柏挺拔遒勁;雖無華麗之樓宇,卻有篤學之傳統。

校園概況

學校現有教學班15個,學生1千有餘,教職工50多名,其中高級教師9人,中級教師17人,本科學歷占50%以上,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學校建有微機房、多媒體教室[2],配置電腦40多台;擁有理化生儀器室和實驗室,音體美器材室,圖書室和閱覽室,藏書1萬多冊,校產合計約180萬元。2002年以來,學校共拆除危房2000多平方米。當前,學校正在興建新校門、學生膳廳與學生宿舍樓;並設法改造校道,解決全校師生飲用水、洗浴難題,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校園環境。

近幾年來,隨着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石橋中學佳績不斷。2003年錄取重點高中人數實現歷史性突破。2004年錄取重點高中人數42人,再上一個新台階,擠入全縣前列。2006年錄取重點高中人數達63人,創歷史之最。學校管理,校本教研,校園建設,辦學水平不斷優化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2002~2003年度,學校被評為全縣「文明單位」。2003~2004年度,學校被評為全縣「教育管理先進單位」。2005年,學校獲教體局年度「創新工作獎」。2006年,學校省級結項課題獲市優秀結項課題組獎。2007年,學校被評為吉安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2003年以來,在教育、教學、教研等方面,學校團體、師生個人屢屢獲獎,各類各項成果100多項。

五十春秋結碩果,任重道遠奮不休。我們將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辦學理念,不斷深入培育並強化「校風、教風、學風」,繼往開來,追求卓越。我們堅信,只要我們秉承優良的辦學傳統,並不斷吸取新思想、新理念,探索新方法、新途徑;定能發揚光大,開拓進取,以益於社會、惠及後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