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鴻雁(詩經)
【原文】
鴻雁于飛,
肅肅其羽(1)。
之子於征(2),
劬勞於野(3)。
爰及矜人(4),
哀此鰥寡(5)。
鴻雁于飛,
集於中澤(6)。
之子於垣(7),
百堵皆作(8)。
雖則劬勞,
其究安宅(9)。
鴻雁于飛,
哀嗷嗷。
維此哲人(10),
謂我劬勞。
維彼愚人,
謂我宣驕(11)。
【注釋】
肅肅:翅膀飛動的聲音。
(2)之子:這個人。征:出行。
(3)劬(qu)勞:辛苦勞累。
(4)爰:爰(yuán):語助詞。矜(jīn)人:窮苦的人。
(5)鰥(guān):老而無妻者。寡:老而無夫者。
(6)中澤:澤中,水中。
(7)坦:牆頭。
(8)堵:牆壁。古時一丈牆叫板,五板叫堵。
(9)究:窮。宅:居。
(10)哲人:明理的人,聰明的人。
(11)宣驕:外表驕傲、逞強。
【譯文】
大雁成群天上飛,
翅膀嘩啦在作響。
這個人兒出行去,
勞累辛苦在郊野,
念及人間可憐人,
為那鰥寡心哀傷。
大雁成群天上飛,
停落在那水中央。
這個人兒雲築牆,
高牆百堵全築起。
雖然勞累又辛苦,
窮人可以安居了。
大雁成群天上飛,
聲聲哀鳴好悲涼。
只有那些明白人,
說我辛苦又勞累。
但是那些愚昧人,
說我驕傲又逞強。
【讀解】
人們對世事人情的了解,無不從特定視角出發,以主觀先見去感知和理解事物。富有同情心的人,能以無私無偏的眼光,設身處在對方的地位去感知和理解,觸景生情,遇事感懷,遇見孤苦無助頓生惻隱之心。自私者總是從一已的私利出發,以偏狹的眼光雲看人識物,把天下的人和事物全放到私心的尺度下去衡量。一般的凡夫俗子,也多為表面現象所惑,不能深入到內部去看個明白,見到外表衣冠楚楚者則肅然起敬,見到窮苦孤獨者便側目以視。
明智的人、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的人不少,趨炎附勢、庸庸碌碌的人也多,這大概是古今中外沒有例外的情形,也可以算是人性中永恆的現實吧。 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往往能拋開自我為他人着想,而自己去不能為人所理解。表面看來,這似乎很讓人不平;其實,這太正常,太合乎人情事理了,否則,小人物就不會記過是小人物,就不會永遠處在邊緣而不被人注意。只有從不顧及別人、只顧自己、心狠手毒、寡廉鮮恥的人,才可能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高踞人上,顯赫一時。 所以,小人物自有成為小人物的道理,顯赫人物自有成為顯赫人物的奧秘,生活的本來面目就是如此。
小人物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在於他具有默默無聞、吃苦耐勞、富有同情心、從未有非份之想這些品質。[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