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雞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雉雞翎 |
中文名稱;雉雞翎 別名;"野雞翎"或"雉毛翎" 材料;野雞的尾部最長的羽毛 應用;戲曲中的翎子 |
雉雞翎又叫"野雞翎"或"雉毛翎",是戲曲中的翎子,是用野雞的尾部最長的羽毛製成的。[1]
材料應用
戲曲中的翎子,是用野雞的尾部最長的羽毛製成的,所以俗稱"野雞翎"或"雉毛翎"。它一般長度可達五六尺,顏色艷麗又光亮,插在頭上,確實顯得人物英俊瀟灑。尤其是武將插了翎子,更加突出其威武雄壯,如《鳳儀亭》里的呂布以及《連環套》里的竇爾墩等。
頭上插翎子,不僅增加裝飾性的美,而且有助於動作的表演,加強舞蹈的氣氛。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葉盛蘭,他耍翎子功夫極為深厚。
在《群英會》中飾周瑜,他下令打黃蓋之後,見諸葛亮坐在那裡無動於衷,氣得他咬牙切齒,甚至拔出寶劍要殺諸葛亮。
魯肅上前阻攔時,他氣仍未消,便用掏翎和銜翎的動作來抒發他的怒火三丈。當諸葛亮猜透其心,他極度震驚,頭上的翎子立即直豎了起來,並在龍尾梢上憚抖着,從而充分暴露出周瑜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其實,採用翎子來表達舞蹈動作,早在周朝就很流行了,只不過翎子是拿在手中的。據載古代帝王凡祭祀天地、祖先及期賀宴樂時,分別有"文舞"與"武舞"的表演。"文舞"者左手執籥(一種樂器),右手秉翟。翟,就是用野雞尾毛製作的舞具。之後,才將翎子插在頭上。
不過,在戲曲中插翎子是很講究的,並非所有人物都可隨便插。凡"正統"人物是不插翎子的,比如三國時劉備這方面的人物,一個也沒有插翎子,這就表明劉備代表"正統"。
而曹操和孫權這兩方面的人物,有不少頭上插有翎子,如張郃、夏侯淵等。但在《四郎探母》之中的楊延輝,為什麼在其烏紗帽上要插上兩根翎子呢?這是因為他被俘,已屬番邦的人了。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