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除夕晚上穿新鞋(39)(李彥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除夕晚上穿新鞋(39)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除夕晚上穿新鞋(39)》中國當代作家李彥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除夕晚上穿新鞋(39)

童年的年是有氣味的。年畫喜慶氣味,是從頭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到集市上看着別人或者自己選購年畫時就感到了。年糕的香甜氣味,是從頭一年的臘月二十六泡上大黃米準備碾米蒸糕時就聞到了。年夜飯的可口氣味,是從頭一年的臘月二十八稱肉買白面的集市上就琢磨到了。孩子成長的氣味,是從頭一年的臘月最後一天的貼春聯、掛家譜、擺祭品、給先祖焚紙敬香的過程中就體悟到了。家庭的幸福氣味,是從除夕晚上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熬年的聊天中就感受到了。那過年的氣味讓人陶醉。我呢,除了盡情地享受着年味的誘惑給我的開心外,還必須做一件讓我最盼,但也最怕的事,那就是在除夕晚上試穿媽給我做的新繡花鞋。

在我的記憶中,媽總是很忙。主要是忙農業社的活,她不像有的人家的婦女那樣只做家務和針線活而不下地勞動。這和我們家就我一個孩子有關係,孩子多的人家,主婦的家務活多,有理由不做農活,不參加農業社和生產隊的勞動。雖然媽也常常把納鞋底和做鞋幫的活帶到田間地頭,在工間休息時做,可還是做不過來。因為,雖然我家裡的人口不多,但等着穿媽做鞋的人卻不少。除了外公、外婆外,小叔年輕,干起活來又擔又挑,特費鞋,一個月就得一雙,我也不停腳地跑着玩呀跳呀的,也很費鞋。因此,在我的記憶中,媽媽總在辛辛苦苦地做鞋。

我的童年,是穿着繡花鞋走過來的。我的繡花鞋,自然是媽做的。那花鞋的樣式一次和一次不一樣,非常令同齡人羨慕。鞋面的用料,多為藍色、紅色和紫色的棉布,上面的花,則是五彩的。至於花的樣式,有逗蓮的,有的,有孔雀回頭看牡丹的,有喜鵲登梅的,不管是什麼圖案,都栩栩如生,玲瓏生輝。至於繡面的設置,有的繡滿面,有的只繡鞋頂,有的只繡鞋幫,還有的在鞋後跟上還繡着花,樣式新穎美觀。我的繡花鞋,絕對是當年我們村女孩子穿鞋的潮流所向。常有人來家向媽媽討教,不是替鞋樣,就是剪花樣。媽媽把夾在夾套里的鞋樣和花樣拿出來讓她們隨意地挑揀,十分耐心,我也為有心靈手巧的媽媽感到自豪。但是,我非常怕穿新鞋。特別是怕在除夕的晚上試穿新鞋。

怕在除夕的晚上試穿新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新鞋結實窄小而我的腳大,太受擠壓了。媽做的繡花鞋很精緻,美的讓人羨慕,卻在剛穿時,不容易穿上。怎麼辦?只好硬往裡擠。以習俗,除夕的晚上,只有把新鞋穿上才是吉利的,標誌着在新的一年裡走好運。穿新鞋前,媽先幫我把腳洗得乾乾淨淨的,然後把新襪子穿好,就開始穿新鞋了。穿不進去,媽就用一個銅質的鞋湊子將我的腳後跟壓住,硬把鞋跟往上穿。可還是穿不上,她就用杆麵杖把鞋面往松的捅,把鞋底往門檻上別,使鞋變得稍微鬆軟了些,再給我穿。鞋終於穿上了,我也沒有精神了。可媽還要讓我在炕上走一走,為得是把新鞋踩開些,大年初一就好穿了。我極不情願。因為那鞋太擠我的腳了,五個腳趾在裡面互相擠並着,放都放不平,大腳趾緊緊地頂着鞋幫,伸也伸不直。可媽媽的話必須得聽,我只能含着眼淚把痛麻的腳使盡力氣往下踩。

這時,爹看見我太難受了,就開始嘮叨媽了:「看你把孩子的腳擠成啥樣啦!這也不是舊社會,你還想給她纏腳!」媽回應:「女孩腳大離娘遠,閨女腳小看媽親。」啊,我明白了,媽不希望我的腳長大,是怕我離開了她。我緊接着說:「媽,我保證長大了也不離開您,再做鞋時,給我做大點。我的腳天天在長,新鞋也得長,我才能夠穿上。」爹說:「俺孩長大要念書,想去哪,就去哪。能去哪,就去哪。腳大,福大,走遍天下。」媽說:「舊社會給女人纏腳是不好,可新社會女孩子的腳也不能讓它放開長。女孩就是女孩,走在路上,人還沒有到,腳上的鞋就先到了,多顯眼,醜死人啦,那怎麼行?」爹說:「新社會的女人都是大腳,誰笑話誰?」媽說:「女人腳小,走路小心。」「你怎麼不心痛孩子!忘了你的纏腳受罪啦?」媽不言聲了。媽是「解放腳」,就是纏過又放開過的腳,與她同齡的女人,受時代的影響,很少有自然的天腳。媽媽是怕把我的腳放成了瘋長的大腳板,所以她就用穿小鞋的辦法來控制我的腳。

起初,自認為是媽的頑固,害得我的腳沒有長大。長大後,才逐漸明白了,善良的媽是在用她的心塑造我。可憐的媽媽想用鞋子控制我的腳,卻始終也沒有辦法能夠控制了我的心。我16歲初中畢業就離開她到外地上學讀書去了,參加工作後也一直不在她的身邊。在我有了工資收入後,再也不讓媽媽辛苦地做鞋了,而且給媽媽買的新鞋總是寬寬綽綽的。老人家在試着穿新鞋時也免不了笑,說:「俺閨女是穿我做的新鞋把腳擠怕了,可你不知道人老了後,穿什麼也會覺得不合腳——這鞋也太大了吧?」遺憾的是我並不很理解老人家的話,到了再給她買鞋的時候,還是大,還是不很合她的腳。自己年老後才明白,鞋子好穿不好穿,不只是大點就能夠解決的問題,關鍵是合腳和穿着方便。當年媽媽在除夕晚上給我穿擠腳的繡花鞋帶給我的只是一時間的難受,隨着鞋子的被踩開,慢慢也就合腳了。而自己不理解媽媽總給她買大點的鞋穿帶給她的許是對女兒粗心的失望和不去細心詢問她需求的痛苦。回想起來真叫我追悔莫及。

隨着媽媽的常年勞作,老人家患上了心臟病。她身體有病之後,我的工作也越來越繁忙了,直到她病逝的那一刻,我也沒有能夠守在她的身邊。媽媽病故後,隨着自己的一年年衰老,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最對不起媽的人了。因為做女兒的,並沒有真正地理解了媽不捨得讓我這個獨生女離開她身邊的良苦用心。在媽生命的彌留之時,我仍然在忙工作,那不在她身邊守候的自責和後悔讓我產生的內疚,遠比除夕晚上試穿新鞋留在記憶中的痛苦要深刻得多。

因此逢到過年的時候,總會情不自禁的回想起自己倍受父母關愛和呵護的幸福童年,想起那除夕晚上穿新鞋的經歷。夜深人靜之後,捫心自思,總想落淚。覺得自己在外人看起來似乎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兒女雙全,但卻一輩子也沒有給媽媽親手做過和買過一雙合腳的鞋,因此越來越後悔在媽媽活着時,自己也太不在意老人家的心事了。想媽想爹的苦痛滋味彌久凝重,頑固地存留在自己越來越白的鬢髮間和縈繞在越來越聾的耳膜內,永永遠遠地飄散不去。「樹欲靜而風不止」是大自然用客觀規律教育人應當去認識和適應自然。「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社會用倫理責任警示人應當努力盡孝事親。因此想媽和自責,自然也就成了我有生之年的一種年味了。

[1]

作者簡介

李彥良,山西昔陽人,1948年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