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自成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闯王陵)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自成墓又稱闖王陵,是位於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牛跡嶺小月山的一處清代墓葬。1956年後,被認為是明末農民軍領袖、大順政權建立者李自成的墓葬。

1952年通山縣人民政府將此處墓葬作為文物保護。1956年,在相關文章發表和郭沫若改變李自成墓在通城縣的觀點後。時屬高湖公社的墓地由此被認為是李自成的墓葬,進行修築,並建有李自成生平展覽館。1965年,此墓葬成為湖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5年後對其進行修繕,1979年竣工。1988年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對於此處墓葬是否為李自成墓,中國學者觀點對立。與李自成相關的文物有兩個,一是被認為是李自成遺物的馬鐙,二是寫有「大順皇帝李鴻基之墓」九字的石碑

簡介

李自成墓座落在九宮山北麓,原墓圍多古木,墓為長形土墳。墳北面有一幾近湮沒於土中的小塊石碑,鐫「李自成墳」。清末有俗語:「皇帝墳,似蛇形,越長越長,墨青墨青。」(註:「墨青」一指墳周草木葳蕤,一諧「滅清」。) 1928年,國民革命軍14軍49師師長岳森至此憑弔,以高六尺、寬二尺, 厚四寸,上鐫楷書「李自成之墓」石碑更換原碑。

1955年6月,縣文化科函請省文化局撥款修繕李墓,並由縣人民政府主持重修。其時,掘墓驗視,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內僅存近似塵土的黑色物質一線,鏽蝕馬釘數顆。據當年參與培修的羅雄飛介紹:在50年代召開民間文學創作會時,有一姓王的農民說,李自成是由他們王姓人安葬的。

李自成墓拱橋

培修墓座南朝北,占地300平方米,沿石基邊緣,砌有一米高八方形塊石護攔,墓葬位於石基中央,高約1.5米,全為塊石結構。墓頂豎2.5米高石碑,呈稜台形,陰刻郭沫若親筆所題「李自成之墓」,墓正面刻有郭沫若撰墓誌;左刻時任省委書記王任重題詞:「李自成是一位農民革命的偉大領袖」;右刻時任縣長李仲秋撰「李自成之墓記」;後則放置原碑,陵墓四周,青松翠柏挺立,奇花異草相依。 1971年,湖北發電機廠在此處建廠,遂將墓依原樣向東遷徙300米。工人在墓周植樹,維護修繕。 1991年因大,山體滑坡,墓遂倒毀。

1996年10月,縣委、縣人民政府再度策劃培修李墓,1997年4月竣工。墓建於九宮園藝場內,依原式樣擴大,墓高9.5米,其中墓碑高4.8米。全墓用廣西白、蒙古黑、石南青等大理石砌成,增刻縣委書記熊傳經,縣長阮英梓撰「重修李自成墓記」[2]

李自成墓位於九宮山西麓小月山下,由門樓、墓冢、祭台、陳列館組成,收藏有李自成生平、特殊資料和金馬鐙等珍貴文物,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國後曾多次維修,並增建了拱橋、層台、花壇、墓碑、陳列館、休息廳等附屬建築。墓碑上書「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題,墓後高處聳立着下馬亭,附近還有落印盪、激戰坡等遺址。 由門樓、墓冢、祭台、陳列館組成,收藏有李自成生平、特殊資料和金馬鐙等珍貴文物,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李自成墓 相關視頻

闖王李自成之墓被發現,墓中景象驚為天人,專家不敢相信
《探索·發現》_李自成寶藏之謎(一)

參考文獻

  1. 通山縣李自成墓 以史為鏡明得失,咸寧日報, 2019-6-19
  2. 通城李自成墓簡介,湖北通城網,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