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餘澤還義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餘澤還義興》是北宋理學家胡寅作品之一。
胡寅(1098-1156),字明仲,一字作仲剛。或作仲虎,學者稱致堂先生,是北宋初年著名的理學家、政治家和文學家。胡寅與其父胡安國,弟胡宏、胡寧等共同創建了湖湘學派,對閩學和婺學[1]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 |
挾策漳濱兩韶稚,君後南隨州計吏。 相逢冠歲璧池頭,頓覺詞華使人惴。 謂宜云路恣騰踏,豈料霜蹄多蹶躓。 君才視我十倍加,蓄積那堪五經筍。 已窮孟軻不動處,得喪窮通歸一致。 每懷會合未曾款,輒復鴻燕春秋異。 寸莛才欲撞舂容,不盡之音耳空記。 去年邂逅得所原,千里過我少停轡。 圍爐燒栗忘放分,蹙雪訪梅喜春至。 窺園細看百卉動,陟榭滿挹千峰翠。 讀君舊詩黃鐘律,觀君新德清廟器。 默求至善不近名,下視群愚非飾智。 常虞涉世傷坦率,見語躬行合謹細。 值君隱憂方食蓼,而我美疹如紾臂。 飛觴引滿不復能,戰飲吳門夢中事。 採菊聊同茗碗清,丸艾時歸藥婆利。 忠言贈公豈肉骨,益友貺予真補劓。 浮雲聚散古則爾,人生出處孰無累。 聞道雙珠已候門,便乘一葉同插翅。 朱樓婉娩托旅夢,江樹霏微攪離思。 一區衡山勿負約,三絕麟經更涵粹。 得時而駕諒不免,有使且寄相思字。 |
” |
— [北宋]胡寅 |
正統觀點
胡寅的正統觀有三個特點:第一,有着濃郁的理學色彩。胡寅繼承了北宋以來的理學之風,以天理論證君主權力之正統,所謂「天理周自若也」。既在至高的宇宙本體層面論證了趙宋統治的權威,又將北宋以來正統觀中的「居正」之「正」即君主的道德提升至天理層次,成為君主得天位的「天德」。
第二,有着濃郁的時代特色。胡寅以「氣」、仁義、首足區分華夷,將文化之別折射於空間之別,以文化之正統論證政權之正統,最終證明華夏文化居於中原大地之合法,彰顯南宋君主統治的正統。就像葛兆光說的,也正由於夷夏之辨,宋代「中國」意識凸顯,成為了近世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淵源。從先秦以來的天下主義轉向民族主義,雖然只是民族主義的萌芽,但那也可以說,這實在是因外族進逼這個時代因素的促使才有的歷史性轉變。
第三,「天下之公」符合開闊而遠大的古今之通義。胡寅雖然沒有順着北宋歐陽修、蘇軾等人所謂「一統」之空間之義,卻繼承了他們論證「一統」的思想基礎,即保護生民之生命。他非常明確地提出天下福祉並非只為一姓之私,而是天下之公,表達了他類似蘇軾的「有天下云爾」,即認為現世之功業給予生民免干戰亂而全其生的良善願望。在政治專制思租專制的宋干朝。這體現了思想家們處於狹縫中對天理的仰望和對民生之關懷。
胡寅以天理之「正」、文化之「正」和天下之「公」論正統,既夯實了北宋以來以「正」論「統」的理論,又呈現出從形上學理據到社會政治價值的系統性[2]。
視頻
送餘澤還義興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遙遠的絕響:綿延數百年的婺學,個人圖書館,2021-06-30
- ↑ 胡寅正統觀析議,道客巴巴,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