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迎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迎親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迎親 又叫"迎娶"、"娶媳婦",等於"六禮"中的"親迎"。古老的漢族傳統婚姻習俗之一 。起源於周代。迎親迎娶,通常是由新郎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呂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帶領迎親隊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親之日,"望娘盤"擔先行。望娘盤必有一隻鵝,鵝緣出古時以雁向女方正式求婚,因雁的配偶終身專一,象徵婚姻堅貞 和諧。後世以鵝代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迎親 [1]

拼音 yíng qīn

出處 《紅樓夢》

釋義 迎養尊親

4上轎

釋義

【詞目】迎親

【基本解釋】[send a party to escort the bride to the groom's house] 舊俗結婚時男方家用花轎鼓樂等到女方家迎接新娘那日已是近娶吉期,襲人本不是那一種潑辣人,委委曲曲的上轎而去,心裡另想到那裡再作打算。--《紅樓夢》

【詳細解釋】

1、迎養尊親。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十:"從一惶恐,自陳湖湘人,迎親竊祿,求哀不已。" 清歸莊《噫噫》詩:"叔氏為祿養,迎親就寒氈。"

2、結婚時男家到女家迎接新娘。

《東周列國志》第九回:"僖公曰:'吾已親口許下自往送親,安可失信?'說猶未畢,人報魯侯停駕讙邑,專候迎親。"《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過了兩月,又近吉日,卻又欠迎親之費。" 任德耀 《馬蘭花》第一幕:"今天晚上月亮當頭的時候,我們就到山腳底下,小河邊上來迎親。"

==簡介==、

漢族傳統婚姻習俗之一。迎親迎娶,又叫"迎娶"、"娶媳婦",等於"六禮"中的"親迎"。通常是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呂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帶領迎親隊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親前一天,男方設酒席謝媒,並以甜湯果分贈鄰里。入晚,新郎由"郎頭"(亦稱挈郎,指未婚少年)陪伴睡覺。迎親之日,"望娘盤"擔先行。望娘盤必有一隻鵝,鵝緣出古時以雁向女方正式求婚,因雁的配偶終身專一,象徵婚姻堅貞和諧。後世以鵝代雁。

=回贈=

女方回贈禮物,必有狀如手帕的五色布袋,寓意五代見面。以花轎迎娶新娘,是寧波人自南宋時形成的風俗。據傳花橋系宋康王趙構御賜。花轎由四人抬着前往,後隨專侍新娘的送嫂,臨到新娘家,女方放鞭炮迎接。此時小孩們攔住轎子,不讓進,抬轎的就得給些禮金(稱"轎門紙包")才行。此時,新娘按慣例拖延上轎時間,俗稱"捱上轎"。

上轎

在迎親者"三請"、"四清"後,才見穿霞披、戴鳳冠,蓋大紅方巾的新娘,由其兄長抱上轎,或由其弟領上轎。臨上轎前,其母餵一口"上轎飯",意謂不忘養育之恩。接着母女倆縱聲大哭。有俚語曰:"娘家哭得震天響,婆家家當嗒嗒漲。"新娘上轎坐定後,不可移動座位。座下放只銅火熜,內燃炭火及絨香,隨轎需有兩男青年緩緩前行,稱壓轎。轎子將到,新郎家安排人前去接待。相遇時,男方向女方贈糕點,以示敬意。這時壓轎者從火熜內點一袋煙,一袋袋地吸着回去,稱"接香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