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那片蘆葦坡(丁尚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走過那片蘆葦坡》是中國當代作家丁尚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走過那片蘆葦坡
已是深秋,一連幾天的連陰雨總算停了下來。雨後的天空,瀰漫着一層輕紗的霧。隨着太陽的升起,輕風的吹拂,樹梢蛻變的蟬一般,天地間漸漸褪去了霧的外殼,呈現出一派沁人的澄澈。
窗台上,那盆令我痴迷、蒔弄了數年的沙漠玫瑰,已是蓓蕾凸現,含苞欲放,看着那瑪瑙般的粉紅花蕾,我翹首靜待它花開的時刻。可天違人願,只因這該死的連陰雨,這種喜陽好曬的植物,終沒有綻放其生命的芳華。花盆中那些凋落、枯萎的花蕾,實在令我懊惱、沮喪。
雨後初霽,秋高氣爽。趁着暖陽正好,我決計好好晾曬一下發霉的心緒。於是,我推門出去。
深秋的黃河口,也許因了瀕海臨河,或灘涂廣闊、植被稀少的緣故,這裡已是寒意襲人,過早地顯現出蕭瑟、淒涼的景象。大街上除川流的車輛外,已少有行人。郊外,更顯得恬靜而安然。就這麼百無聊賴地彳亍着,任陽光撫慰我的身心,任輕風親吻我的額頭,如千斤重擔棄身而去,那感覺就像回到了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童年,就像酣睡在母親溫暖的懷中。
放眼望去,遍地的萋萋荒草已經枯黃,鮮艷的小皺菊、打碗花、薊菜花,以及那些不知名字的野花兒也已凋謝。在黃河口這片擁河抱海的荒蠻之地,因其鹽鹼成分高,一般的植物是難以成活的。甭看東營市區內綠樹成蔭、柳綠花紅,東營還躋身於「國家園林城市」的行列。其實,東營能夠嬗變為今天的模樣,需付出多少代價和汗水,那些生活在肥原沃土、山川秀美之地的人是無法想象的。「在東營,種植一棵樹比養一個孩子還難!」這句在東營盡人皆知的口頭禪,足以印證了植樹造林、綠化城市的艱辛。
由於長年工作、生活在東營,我知道,在這裡每栽種一棵樹,必須經過以下幾道工序。首先,將綠化地的原土取走,依次從底部鋪上塑料薄膜、碎石子、牛羊糞,安裝好澆灌、排水管線,再將從外地運來的紅粘土填埋。爾後,小心翼翼地將一棵棵樹苗栽下。接下來,便是圍繞樹的四周支起防護架,澆水、施肥、管理,園林工人就這麼不分晝夜地服侍着,到頭來還是有許多樹苗不能成活。
東營,原本是當地一個不大的村子的名字。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因在村子地下發現了石油,隨着勝利油田的誕生和開發建設,這座以東營命名的城市也就應運而生。面對嶄新的時代,新興的「石油城」自是創業者興業圓夢的樂土。因此,大批有識之士紛至沓來。東營人口迅速膨脹,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東營成了一座名符其實的「移民城市」。
生長在東營大地上的樹,也同它的主人一樣,它們的故鄉在遠方。歷經背井離鄉、生離死別的傷痛和煉獄般的煎熬後,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才得以涅槃重生。我常想,那些樹冠如雲、巍然屹立的白蠟、法桐,以及形形色色的樹,實在與它們的主人具有同樣的特質:堅韌不拔,扎地生根。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他們都以向上的姿態,沿照各自軌跡,鑄就着生命的輝煌與精彩。他們是真正的強者!
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界亘古不變的定律。黃河口的退海地儘管荒涼、貧瘠,卻成了蒼蒼蒹葭之樂園,這裡大大小小的蘆葦盪隨處可見。
前方,我依稀看到一片偌大的蘆葦盪。風中,那株株身披金甲的蘆葦,正齊刷刷地朝我頷首致意。
哦,我向着蘆葦的方向走去!
作者簡介
丁尚明,安徽南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