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葫蘆葉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103649&sid=4302686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葫蘆葉 漢語拼音:hú lú yè |
葫蘆葉,中藥名。為菊科和尚菜屬植物腺梗菜, 以根狀莖入藥。具有止咳平喘,利水散瘀的功效。主治咳嗽氣喘,水腫,產後瘀血腹痛;外用治骨折。[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葫蘆葉
別名:水葫蘆、水馬蹄草、和尚菜
來源
菊科和尚菜屬植物腺梗菜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w.[A. adhaerescens Maxim.;A. bicolor Hook. var. adhaerescens (Maxim.) Makino],以根狀莖入藥。秋後採收,鮮用或曬乾。
性味
苦、辛,溫。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利水散瘀。用於咳嗽氣喘,水腫,產後瘀血腹痛;外用治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3~5錢;外用適量,鮮根搗爛敷患處。[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90cm。根狀莖匍匐,節部密生鬚根。莖直立,粗壯,有溝槽,下部無毛,中部以上具短分枝,果期分枝伸長,上部被灰白色蛛絲狀絨毛,花序枝密被腺毛及絨毛。葉互生,質薄,基生葉花期枯萎;莖下部葉較大,有長柄,連柄長17-25cm;葉片腎形,卵狀心形或三角狀心形,長6-12cm,寬9-17cm,基部下延至柄成寬翼,翼寬1.5cm,邊緣具波狀淺裂或有缺刻狀不整齊的突尖齒,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絨毛,表面沿脈具微毛或疏具腺;莖中部以上葉漸小,翼狀柄短,葉片菱狀卵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5-2cm。頭狀花序半球形,徑5mm,排列成疏狹圓錐狀;總苞片革質,1層,5-7枚,廣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先端鈍,全緣,脈明顯,花後反卷;邊花雌性,1層,7-11枚,花冠廣鐘形,白色,長約1.5mm,先端4-5深裂,裂片稍尖,花柱分枝2淺裂,裂片扁平,先端鈍圓,有4枚退化雄蕊,子房倒卵形,中部以上密被粘質有柄腺毛,結實;中央花兩性,7-15枚,不育,花冠管狀鐘形,長2mm,帶白色,先端5裂,花柱先端不分裂或微裂,頭狀。瘦果棒狀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長6-7mm,基部漸狹,有短柄,先端圓,中部以上被黑褐色腺毛,成熟時呈星芒狀開展,無冠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域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南,印度、日本、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路旁、林下、灌叢中、林下溪流旁、河谷濕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