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 |||
---|---|---|---|
導演 | |||
原文名 | Samira Makhmalbaf | ||
別名 | 莎米拉·馬克馬巴夫(其它譯名)、薩米拉·瑪赫瑪勒巴夫(其它譯名) | ||
國籍 | 伊朗[1] | ||
出生 |
1980年2月15日 伊朗德黑蘭 | ||
職業 | 導演、編劇、演員、攝影師、製片人 | ||
代表作品 | 蘋果、黑板、背馬鞍的男孩 | ||
獎項
|
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Samira Makhmalbaf),1980年2月15日出生於伊朗德黑蘭,伊朗導演、編劇、演員。
1987年,出演由莫森·瑪克瑪爾巴夫執導的劇情電影《騎車人》。1998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蘋果》[2],該片入圍第1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獲得第5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特別提及。2000年,由其執導的戰爭電影《黑板》上映,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2002年,與11位導演共同拍攝紀錄片《九一一事件簿》,該片獲得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2003年,執導劇情電影《下午五點》,該片獲得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2008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背馬鞍的男孩》上映,該片獲得第56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3]。
演藝經歷
1987年,出演由莫森·瑪克瑪爾巴夫執導的劇情電影《騎車人》。1995年,15歲時她覺得學校的老師實在能力有限,就離開學校開始自學拍攝電影。她主要通過給父親的影片擔任助手並參加父親為家人開辦的電影課程進行學習。
1998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蘋果》,該片取材於報紙的真實故事,講述了一對狠心的父母從雙胞胎姐妹出生起,就將他們關在任何進出口都裝有鐵欄杆的家裡的故事,入圍第1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獲得第5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特別提及;同年,擔任洛迦諾電影節的評委。
2000年,由其執導的戰爭電影《黑板》上映,該片靈感來源於她和父親在庫爾德地區的一次旅行,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同年,擔任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委。
2001年,擔任戛納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的評委。2002年,與11位導演共同拍攝紀錄片《九一一事件簿》,她的短片講述了一個女教師試圖讓孩子們理解紐約發生災難的故事,該片入圍第2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歐盟電影獎,獲得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2003年,執導由Agheleh Rezaie、Abdolgani Yousefrazi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下午五點》,該片講述了阿富汗戰爭後一個家庭的故事,獲得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2008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背馬鞍的男孩》上映,該片獲得第56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個人生活
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的父親是伊朗導演莫森·瑪克瑪爾巴夫,母親是導演瑪茲嫣·瑪克瑪爾巴夫,妹妹是導演漢娜·瑪克瑪爾巴夫。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 騎車人1987
導演:莫森·瑪克瑪爾巴夫
主演:Firouz Kiani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8年 | 《背馬鞍的男孩》 | 電影 |
2003年 | 《九一一事件簿》 | 電影 |
2003年 | 《下午五點》 | 電影 |
2000年 | 《黑板》 | 電影 |
1998年 | 《蘋果》 | 電影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3年 | 《九一一事件簿》 | 電影 |
2003年 | 《下午五點》 | 電影 |
2000年 | 《黑板》 | 電影 |
1998年 | 《蘋果》 | 電影 |
製作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8年 | 《背馬鞍的男孩》 | 電影 |
攝影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3年 | 《下午五點》 | 電影 |
獲獎記錄
戛納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獲獎結果 |
---|---|---|---|
2003 | 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 下午五點 | 獲獎 |
2003 | 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 下午五點 | 獲獎 |
2003 | 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下午五點 | 提名 |
2000 | 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 黑板 | 獲獎 |
2000 | 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黑板 | 提名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獲獎結果 |
---|---|---|---|
2002 | 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 九一一事件簿 | 獲獎 |
東京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獲獎結果 |
---|---|---|---|
1998 | 第1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 蘋果 | 提名 |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獲獎結果 |
---|---|---|---|
1998 | 第5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特別提及 | 蘋果 | 獲獎 |
法國電影凱撒獎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獲獎結果 |
---|---|---|---|
2003 | 第2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歐盟電影獎 | 九一一事件簿 | 提名 |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獲獎結果 |
---|---|---|---|
2008 | 第56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 背馬鞍的男孩 | 獲獎 |
2008 | 第56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貝殼獎 | 背馬鞍的男孩 | 提名 |
人物評價
作為導演,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在閃光燈前和明星一樣熠熠生輝,黑色的長袍掩映中宛若伊朗的黑色玫瑰。她的作品有着極其鮮明的個人風格,其影片用流動的影像向人們展示生活的殘酷,在深刻揭露宗教、傳統與現實矛盾的背後,蘊藏着一種對處於弱勢地位的女性和社會問題的悲憫情懷。而且,《黑板》和《下午五點》關注教育問題,這已成為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創作的一大鮮明主題。同時,她的作品頗具代表性,帶有「極簡主義」的藝術風格在世界影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網易娛樂、《當代電影》、《世界女性導演》、《電視指南》綜合評)。
參考文獻
- ↑ 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1905電影網
- ↑ 伊朗馬克馬巴夫家族女導演創作研究百度文庫
- ↑ 背馬鞍的男孩 اسب دوپا (2008)豆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