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由紀念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自由紀念碑

圖片來自hk.trip.com

自由紀念碑(Brīvības piemineklis)是位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為紀念在拉脫維亞獨立戰爭(1918年-1920年)期間陣亡的軍人而興建,是拉脫維亞的自由、獨立和主權的最主重的象徵。[1]紀念碑在1935年揭幕,以大型雕刻用石灰石花崗岩刻琢而成,高42公尺,紀念碑上的雕刻是在描述拉脫維亞的文化歷史

里加的自由紀念碑1935年揭幕,為紀念在拉脫維亞獨立戰爭(1918年-1920年)期間陣亡的軍人而興建,其創造者是拉托維亞一個著名的雕塑家紀念碑有幾個部分組成,每部分代表不同涵義:勞動、國家拉脫維亞的自由、獨立和主權的重要象徵。

歷史沿革

1561年到1721年,先後為波蘭瑞典所掌控,不過,1700年,俄皇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想要擴張他的帝國,與瑞典開戰,在1713年建立里加省,開始發展行政管理體系。

1721年,瑞典放棄退出,進入俄羅斯帝國時期(1721-1918)。1905年,俄國革命,刺激了拉脫維亞人,想要脫離德國人與俄國人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壓迫。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德國蘇聯對戰,拉脫維亞蘇聯一起對抗德國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拉脫維亞宣布獨立,於里加成立拉脫維亞共和國。12月,蘇聯入侵拉脫維亞,成立拉脫維亞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政府。

1919年3月,拉脫維亞和德軍聯合對抗蘇聯,11月擊退蘇聯

1920年1月,拉脫維亞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倒台;2月,拉脫維亞共和國和蘇聯簽訂停戰協議;7月和德國簽訂停戰協議;8月,和蘇聯簽訂「拉脫維亞-蘇聯和平條約」(Latvian–Soviet Peace Treaty),條約之第二條為「蘇聯認同拉脫維亞的獨立是永遠而不可侵犯的」。於是拉脫維亞獨立了。

自由紀念碑簡略

紀念碑共有56個雕刻,分成13組。紀念碑兩旁矮牆的石灰岩浮雕主題分別為「拉脫維亞的步槍兵」和「拉脫維亞的人民:歌手」。紀念碑基座之上的第一層,正面為拉脫維亞的作家Kārlis Skalbe(1879-1945)的題詞:「為祖國和自由」(For the Fatherland and Freedom)的銘文。同層的雕刻則分別描述拉脫維亞的基本價值:「工作」、「祖國的守護者」、「家庭—母親與孩子」、「學者」。石灰岩上的雕刻則是述說「1905年的俄國革命」和「拉脫維亞的獨立」。第二層花崗岩的雕刻分別為「拉脫維亞」、「拉脫維亞的史詩英雄Lāčplēsis」(代表勇敢去對抗邪惡的力量)、「波羅的海地區的宗教祭司Vaidelotis」(代表心靈力量)、「斷碎鎖鏈的人」(三個男人努力要斷碎鎖鏈)。

紀念碑最頂端站立著一尊少女,雙手高舉著三顆鍍金星星,代表著拉脫維亞三個歷史區域,Kurzeme、 Vidzeme和 Latgale,上頭同時刻著銘文:Tēvzemei un Brīvībai,意思是「為祖國和自由」。自由紀念碑前的廣場裡是里加舉行公眾-和官方典禮的主要地點。

拉脫維亞自由廣場
圖片來自網蒙娜麗莎的傻笑

自由紀念碑附近景點

★基督誕生大教堂
★聖彼得教堂
★三兄弟
★黑頂樓
里加大教堂[2]
★里加中央市場
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3]
★拉脫維亞藝術博物館
里加動物園[4]
★職業博物館

參考文獻

  1. "Latvijas Enciklopēdija" (I sējums) Rīga 2002 SIA "Valērija Belokoņa izdevniecība" ISBN 9984-9482-1-8
  2. 里加大教堂,背包地圖
  3. 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chunyingtravel.com
  4. 里加動物園,expedia.com.tw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