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邊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籌邊樓位於四川省理縣薛城老街,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清。1996年6月19日公布為四川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沿革
當時,唐朝與吐蕃邊境戰事頻仍,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李德裕為加強戰備、激勵士氣、籌措邊事,在當地修建了「籌邊樓」。這李德裕頗有戰略眼光和講究鬥爭策略,他並沒有把這籌邊樓純粹作為軍事要塞,而是將此樓作為交際場所,與少數民族首領勾兌關係,聯絡感情。因此,在他任上的兩年間,唐朝與吐蕃在川西相安無事,為邊境的和諧安寧做出了很大貢獻。正因為如此,唐代女詩人薛濤曾來此登樓,留下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樓不在高,有詩則名,籌邊樓也因此名揚天下。
在現代史上,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曾在這「天高皇帝遠」的雜谷腦河流域建立蘇區。紅四方面軍曾決策於籌邊樓上,從此處出發,翻雪山、過草地,把革命火種播向全國。
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籌邊樓,曾毀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現存的籌邊樓是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修建。由於多年風雨侵襲,已有倒塌的危險。2005年,四川省及阿壩州、理縣投入資金27萬元,按照「修舊如舊,保持原貌,保證安全」的原則,對籌邊樓進行了保護性修復,使之成為阿壩州百里藏羌文化走廊中的一處靚麗景觀。
建築藝術
籌邊樓坐落於理縣薛城鎮薛城小學內一平地突兀拔起的巨石頂上,雄偉壯觀。樓為正方形二層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築,通高18米。底樓為正方形,邊長7.38米,高4.43米,以外柱12根、內柱4根將其空間隔成進深、面闊各3間。內外柱為方形,四棱卷剎起弧線,方形須彌座石質柱礎。樓外建石欄杆一周,石欄杆、樁、條欄均為方形,柱頂為須彌座上托蓮花瓣石珠。二樓高3.60米,中為方形大廳,邊長3.64米,四周板壁及頂部望板皆彩繪各種人物故事圖案,內容多為李德裕籌邊故事,如商討軍事、演練兵士、山川地形等。大廳四面各開方形大窗三幅,廳外有一周木柵欄走良好。憑欄眺望,青山如黛,景致似畫,清風拂畫,思古之情不由使人催然淚下。籌邊樓不僅是唐蕃對峙的歷史見證,而且更是當地各族人民厭惡戰爭、熱愛和平的象徵[2]。
視頻
籌邊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944處,文博在線
- ↑ 千古籌邊樓 夢裡思家國,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201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