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愛如山(王京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愛如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父愛如山》中國當代作家王京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愛如山

父親離世,噩耗傳來,我心如刀割,悲痛萬分。老人家走了,從此世間我再無父親。我再也見不到他那慈祥的面容,聽不到他那難忘的聲音。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我心裡。

父親今年九十四歲,已是高齡。老家附近,十里八鄉,男人活過九十的很少。他是遠近聞名的壽星,是人們羨慕和仰望的目標。父親面帶微笑和滿意的笑容而去。滿意的是一家人丁興旺,子女孝順,事業有成,家庭和睦。還稍有些遺憾,沒能實現活到百歲的目標。他逢人便講,「俺大兒說了,要我活到一百歲」。萬沒想到,可惡的新冠,病毒侵襲,身體尚好的父親,因年事已高,免疫力下降,深受其害,腦萎縮發生,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原來經常嘮叨,話語不斷,多說些陳年舊事。後來則沉默寡言,精神恍惚,逐漸精神異常,時而興奮,時而長眠。最後竟一病不起,直至去世。

父親生於1930年,漫長的歷史歲月,近百年的歷程,他見證了舊社會的沒落,共和國的誕生成長,目睹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振興,儘管身體很好,健康長壽,終沒能夠抵過大自然的規律,最後還是油盡燈枯,壽終正寢,入土為安。

父親這一輩子很不容易,他曾當過工人,1953年就去濟南織布廠學徒,地址在濟南的北坦,後來公私合營,人員分流,父親去了濟南煉鐵廠工作。一九六二年工廠精簡下放,因為家中生活困難,父親主動要求回鄉務農。當年我和奶奶曾去濟南看過父親,織布廠老闆和奶奶是同鄉,對父親照顧有加。那年我才五歲,吃的是米飯和大明湖的蓮藕。這是我記憶中第一次吃米飯,那香糯可口的米飯,細膩的口感,淡淡的甜香,令人回味無窮;蓮藕我也是首次吃,感到藕香味美,軟軟糯糯,藕斷絲蓮,有着特殊的香味。還記得那時候,我過馬路害怕車撞,嚇得到處躲藏。游大明湖時怕水,膽小不敢上船。

父親勤勞一生,淳樸善良,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那時家中人多,老的老,小的小。他是主要勞力,是家的頂樑柱,堅強的脊樑撐起了家中的一片天。農忙時成天下地,推車出夫啥活都干,雙手結滿了黃色的老繭。至今令我難忘,他出夫挖河時精心帶回的黃河鯉魚,香味撲鼻,口齒留香。後來父親做了村裡的飼養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天天都住在牛棚,整天與一群牛兒為伴。揮汗鍘草,早起晚睡,伺候牛兒,就像照料孩子一樣,精心餵養,將牛養得膘肥體壯。父親辛苦並且歡樂着。農閒時父親曾經拉過煤,推車贖過瓜干,自留地里也留下了他的身影。那時生活困難,自家種些瓜糧,靠那南瓜湯補充,幫我們渡過了那艱難的歲月。

父親單傳,非常喜愛我,日常呵護有加,因我是老大,是家中的寶貝。我從小學習努力,成績優秀。一九六二年,我以優異成績,考入遐邇聞名的淄博六中,即當時令人羨慕的「光被」中學。父母傾其所有,供我讀書。每逢早上,天剛蒙蒙亮,就做好我愛吃的面魚疙瘩湯,吃飽喝足,帶足乾糧,送我去學校。那時生活困難,條件很差,家裡再難也沒缺了我的。

父親身體好,健康長壽,看來與遺傳有關,奶奶一直活到九十歲。主要原因還是,父親一生辛勞,身體硬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七十多歲了還出去幹活,特意活動筋骨鍛煉身體。再是心態好,他一生清心寡欲,與人為善,心胸寬廣,豁達樂觀,知足常樂,能吃能睡,難得糊塗。父親個子不高,身體微胖,強壯有力,很少生病,飯量很大,八十多歲了吃得比我還多。八十三歲那年做了一次疝氣手術,術前體檢無其他毛病。

人之髮膚,受之父母,父母生育了我們,養育我們長大。父母恩,重如山,恩比天高,情深似海。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傾其所有,子女對父母的回報只有滄海一粟。今天我已有了孫輩,對此是深有體會,感觸頗深。父輩養育子女只盡義務不求回報,父母對子女是全心全意,無私奉獻,含辛茹苦,舐犢情深。過去的年代,物資匱乏,條件有限,生活極為艱難,父母還是盡最大能力讓我們吃飽穿暖,健康成長。父親拚命干,母親密密縫,時時來呵護,處處顯真情。為怕我上學凍着,給我做了厚厚的棉衣,絮上最好的棉花。上中學時送飯,儘量送最好的,以保證我的身體營養,讓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每逢春節都給我們縫新衣做新鞋,讓我們煥然一新,高高興興過大年。母親在年前的幾天,常常還挑燈夜戰,有時竟通宵達旦,為我們忙活做新衣,老人雖然辛苦,心裡卻樂開了花。困難時期,家中節儉,精打細算,千方百計調劑好生活,有時還包頓餃子幫我們解饞,那時肉很罕見,多用麵粉摻地瓜面做皮,菜加豆腐雞蛋做餡,香中帶甜,很好吃的,那時我小不懂事兒,總是大快朵頤,吃的肚兒圓圓,再也吃不下去,方才罷休。吃食堂那陣,口糧緊張,乾糧一人一份,吃飯時父母總讓我先吃,我吃飽後他們露出了滿意的笑臉。家中對我的子女,也是百倍疼愛照顧。參加工作不久,先後有兩個兒子降生,奶奶來平陰多年幫我把兒子帶大。孩子年齡相近,經常打架,只好交替回老家住一段時間。記得那是1980年的冬天,大兒王剛在老家住了一冬春。父親為保證營養,每天至少讓他吃一個雞蛋,家裡的不夠,經常去三大伯家購買。大伯說「王玉富真捨得,太疼孫子了」。至今兩個孩子和爺爺奶奶一直感情至深,經常回家探望他們。

父親像頭老牛,辛勤耕耘,他為這個家付出了一生。他對家裡的貢獻很大,他的品德澤被後人。不僅是壽星,還是家裡的福星,讓我們全家幸福,團結孝道,人丁興旺,事業有成,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這都是父輩給我們修來的福氣。我心裡不斷念叨着:我們享受着您的呵護和關愛,我們的脈博里流淌着您的血液,我們的性格里深烙着您的印記,我們的思想里繼承着您的智慧,這一切的一切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是我心中的大樹和永遠的晴雨傘,遇到颳風下雨,總為我們遮風擋雨,在您的呵護下我們才能健康成長。人世間有兩種最偉大的愛是,父愛與母愛。這愛深沉,平凡,無私,偉大,無怨無悔。我們不僅要享受父愛,還要繼承他的優良品德,長江後浪推前浪,永遠向前,讓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父親走了,他的精神長在,他將永遠活在我的心裡。願他老人家一路走好,福澤後世。[1]

作者簡介

王京元,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數學系。山東平陰縣退休幹部。近年來開始寫作,作品屢見縣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