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屬上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永屬上主》外文名:Thine for ever! God of Love,音樂類型:聖詩讚美詩(新編)。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其媒介[1]是按時組織的、有規律的聲波(機械波的一種)。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強弱、調性、時長、音色等。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音樂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節奏、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構成音樂的形式要素,就是音樂的表現手段。不同類型音樂可能會強調或忽略其中的某些元素[2]。
簡介
(來源:《讚美詩新編史話》)
永屬上主歌
Thine for ever! God of Love
經文:「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 ……是屬神的子民」 (彼前2:9)。
《永屬上主歌》是英國新港聖公會聖多馬堂牧師胡珀(Hooper)的妻子馬利亞.莫德 (M.F.Maude,l819一1913)所作。莫德小姐自青年時代起就愛寫文章,舉凡風俗習慣、歷史文物、宗教修養,都在她書寫的範圍內,曾由英國聖公會廣傳福音知識會出版過三本促進信徒深入理解基督教基本要道的書。莫德與胡珀牧師結婚後,更努力於教會工作,相夫教子,亦親自擔任主日學教員。1847年她因健康關係,易地休養,在客居異鄉時,常常想念新港教會的主日學兒童,經常給他們寫信,在一封信上附寄了這首《永屬上主歌》。詩中分別稱頌主為愛之神、救世君、生命神、好牧人與指南針。翌年她把所寫的信收為專集,以這首詩作為前言。書的全名為:《一個主日學教員致準備接受堅振禮者的十二封信》,以後又在她的《往年記事》一書再版。原詩共七節,《新編》根據《普天頌讚》 (舊版)為五節 。
這首詩所用的調是根據普萊耶爾曲改編。按普萊耶爾 (I.J .Pleyel,1757一1831)在王沛綸編的《音樂辭典》里譯作浦雷爾,是奧地利有名的作曲家海頓的高足和朋友,曾任德國施特拉斯堡大教堂音樂總指揮。1795年去巴黎,開始出版海頓全集;1807年建鋼琴廠,該廠今仍用他的名字為廠名。這首曲調可謂承海頓的師傳,充滿了快樂的感情,素有一首快樂之歌配合上愉快之詞的美譽。
樂聖海頓非常喜歡普萊耶爾的音樂,他的每次音樂會海頓都一定去聽。德國另一位音樂大師莫扎特也很欣賞他的作品。這首詩的調名為《普萊耶爾讚美詩(PLEYEL』S HYMN)》是由普萊耶爾的第四首弦樂四重奏 (作品7號之4)的第二樂章慢板中選出。該曲於1782年出版。
參考文獻
- ↑ 關於媒介的名詞解釋詳細解析,學習啦,2017-08-21
- ↑ 試論音樂的形式要素,道客巴巴,201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