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華(導演、編劇)
出生 江蘇省南京市
逝世 1995年12月16日(1995-12-16)(79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張水華
職業 導演、編劇
知名於 《白毛女》 ,該片獲得第6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執導的劇情電影《林家鋪子》獲得第12屆葡萄牙菲格拉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導演獎
知名作品 《白毛女》
《林家鋪子》
《 革命家庭》
《 在烈火中永生》
《 傷逝》

水華(1916年11月23日—1995年12月16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 1950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白毛女》 ,該片獲得第6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1959年,執導的劇情電影《林家鋪子》獲得第12屆葡萄牙菲格拉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人物簡介

水華,原名 張水華,1931年投身左翼戲劇活動,1934年為左翼戲劇 聯盟 南京分盟成員,1936年東渡日本留學,1937年回國。七七事變後,他參加 上海救亡演劇四隊,積極參與抗日宣傳演出活動。1940年,他來到延安,在魯藝實驗劇團任導演工作,194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4年,他參加了新歌劇《 白毛女》的創作。他1949年任東北魯藝實驗劇團團長;1950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導演,與人聯合導演《 白毛女》,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榮獲卡羅維·伐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調入 北京電影製片廠,他拍攝了一系列優秀影片,如《 林家鋪子》、《 革命家庭》、《 在烈火中永生》、《 傷逝》等,並多次獲獎。他導演的電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嚴謹細膩、深沉、含蓄,洋溢着強烈的革命激情和濃郁的民族特色。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100周年暨 中國電影90周年「世紀杯」評獎中,水華被評為中國電影最佳導演之一。

1995年12月16日,新中國電影開拓者之一的水華因病在京逝世,終年79歲。

人物經歷

1939年他在重慶育才學校當戲劇教員,1940年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實驗劇團擔任導演,與王濱合作導演《 帶槍的人》、《 神手》等話劇及秧歌劇《周山子》。

1949年他調到東北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任導演,開始了電影導演生涯。 水華是北京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是中國影協第二、三屆理事,第四屆常務理事,第五屆主席團委員,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水華的影片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場景樸實而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色調變化豐富,導演處理上既注意了藝術上的整體性,細節處理又很講究。

他的代表作有:《 白毛女》(與王濱合作)、《 土地》《 林家鋪子》、《 革命家庭》(與夏衍合作編劇)、《 傷逝》、《 烈火中永生》、《 西沙兒女》等。

《白毛女》曾獲第六屆 捷克斯洛伐克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林家鋪子》曾獲 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拉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革命家庭》獲第一屆 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編劇獎。《傷逝》獲文化部1981年優秀影片獎。

1995年,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時,水華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導演獎 。

水華[導演] - 心血

水華在《白毛女》成功之後,一邊導演影片,一邊鑽研電影理論,不斷總結個人的藝術經驗。經過將近十年的積累,1959年,水華又把自己的藝術創作瞄準了新的目標——把茅盾的名著《林家鋪子》搬上銀幕。

小說《林家鋪子》是著名作家茅盾於1932年創作的。小說以當年1月28日日本帝國主義瘋狂進犯上海的閘北、吳淞為背景,描寫老洋廣貨鋪子興衰的過程,反映了舊社會「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殘酷現實,塑造了具有兩重性的小商人形象。《林家鋪子》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

《林家鋪子》的改編者夏衍,是和茅盾處於同一時代的現實主義文學大師,他們的創作,具有同樣的精練煉、嚴謹、含蓄和深沉的特點,這也是水華所追求的藝術風格。因此,水華以其特有的藝術積累,完成了對電影《林家鋪子》的導演,交一舉獲得了成功。榮獲第十二屆菲格拉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林家鋪子》的成功,表現了水華獨有的電影導演風格和功力。首先表現在簡潔和精細相結合的處理上——在片子的開頭,觀眾看到的是倒在河中的一盆污水,以此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揭示了故事發生的生活環境,二是暗示這是一個混濁的年代。這樣簡潔而精細的處理方法,影片中還有多處。其次表現在整體和細節的統一上——運用了許多細節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時代氣氛和人物心理狀態,收到了以少帶多、由細微處見深刻的藝術效果。水華導演的《林家鋪子》成為中國電影的精品。

水華[導演] - 力作

水華在完成了《林家鋪子》之後,又於1960年改編導演了《革命家庭》。《革命家庭》是根據陶承同志的同名傳記體紀實文學改編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家庭從北伐戰爭到解放戰爭期間,為革命前赴後繼的悲壯故事。影片上映後,引起極大的社會反響。在1962年舉辦的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評選中,榮獲最佳編劇獎。

1965年,水華又導演了由周皓根據羅廣斌、楊益言的長篇小說《紅岩》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影片形象生動地展現了一批優秀的共產黨人在敵人集中營中的艱苦鬥爭,動人心魄,極富感染力。《革命家庭》和《在烈火中永生》是在60年代產生很大教育意義的影片,並深深地影響着後人。

在十年動亂中,水華因導演了《革命家庭》和《在烈火中永生》反遭誣陷,被強加上「為叛徒樹碑立傳」、「反動權威」的罪名,長期關押,精神和身體備受摧殘。

粉碎「四人幫」後,水華重新回到電影製片廠,並且於1981年拍攝完成了又一部電影精品——將魯迅的小說《傷逝》搬上銀幕。影片不僅保持了水華的導演風格,而且又有了新的探索,使影片寓意深遠,富於哲理,標誌着水華藝術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影片榮獲1981年優秀影片獎。 [1]

人物評價

水華是著名導演,不僅碩果纍纍,而且先後擔任中國影協第二至第五屆理事、常務理事和主席團委員,曾被選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1996年去世。在中國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和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活動中,他榮獲「中國電影世紀」獎導演獎。

資料來源

  1. 水華導演 名人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