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林邑國,位於中南半島東部之古國名。又作臨邑國。約在今越南南部順化等處。此地原系占族(Cham)之根據地,西漢設為日南郡象林縣,稱為象林邑,略去象,故稱林邑。
東漢末年,有名為區連者,殺害縣令,自稱林邑國王。東晉末屢屢侵擾中國,劉宋永初元年(420),宋武帝遣交州刺史杜慧度南征林邑國,林邑請降向劉宋稱臣納貢。
隋大業年間(605~616),隋將劉方征服之,設置林邑郡。唐至德年間(756~757)改稱環王。其後定都於占城(Chamthanh),故此地又稱占城、瞻波(Champa)、占婆、占波、摩訶瞻波、占不勞(Cham-pura)。至明代,為安南所滅。[1]
簡介
北宋淳化二年(991),林邑國沙門淨戒來華,奉獻如意、金銅鈴杵、龍腦香。
據日本南天竺婆羅門僧正碑、東大寺要錄卷二大安寺菩提傳來記等載,唐開元十八年(730),林邑國沙門佛哲(佛徹)偕同菩提仙那至日本,傳入菩薩舞、拔頭舞、林邑樂等。至明代,為安南所滅。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之中法條約中,成為法國之保護國。
佛教傳入之年代不詳,然據魏徵《隋書·南蠻列傳第四十七》載,人民多信奉佛法,文字與天竺同;又《舊唐書》南蠻列傳第一四七載,人民特信佛法,出家者眾多。可知隋代以前其地即有佛教之信仰。另據《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載,小乘佛教流傳於此,尤以正量部為然。〔《大唐西域記》卷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佛祖統紀卷》四十三、《梁書》諸夷列傳第四十八〕
林邑國本漢時象林縣,則馬援鑄柱之處也,去南海三千里。後漢末,縣功曹姓區,有子曰連,殺令自立為王,子孫相承。其後王無嗣,外孫范熊代立。熊死,子逸立。其俗皆開北戶以向日,至於居止,或東西無定。人性兇悍,果於戰鬥,便山習水,不閒平地。四時暄暖,無霜無雪,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為美。貴女賤男,同姓為婚,婦先娉婿。女嫁之時,著迦盤衣,橫幅合縫如井欄,首戴寶花。居喪翦鬢謂之孝,燔屍中野謂之葬。其王服天冠,被纓絡,每聽政,子弟侍臣皆不得近之。
自孫權以來,不朝中國。至武帝太康中,始來貢獻。咸康二年,范逸死,奴文纂位。文,日南西卷縣夷帥范椎奴也。嘗牧牛澗中,獲二鯉魚,化成鐵,用以為刀。刀成,乃對大石嶂而咒之曰:「鯉魚變化,冶成雙刀,石嶂破者,是有神靈。」進斫之,石即瓦解。文知其神,乃懷之。隨商賈往來,見上國制度,至林邑,遂教逸作宮室、城邑及器械。逸甚愛信之,使為將。文乃譖逸諸子,或徙或奔。及逸死,無嗣,文遂自立為王。以逸妻妾悉置之高樓,從己者納之,不從者絕其食。於是乃攻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魯、扶單等諸國,並之,有眾四五萬人。遣使通表入貢於帝,其書皆胡字。至永和三年,文率其眾攻陷日南,害太守夏侯覽,殺五六千人,余奔九真,以覽屍祭天,剷平西卷縣城,遂據日南。告交州刺史朱蕃,求以日南北鄙橫山為界。
初,徼外諸國嘗齎寶物自海路來貿貨,而交州刺史、日南太守多貪利侵侮,十折二三。至刺史姜壯時,使韓戢領日南太守,戢估較太半,又伐船調枹,聲雲征伐,由是諸國恚憤。且林邑少田,貪日南之地,戢死絕,繼以謝擢,侵刻如初。及覽至郡,又耽荒於酒,政教愈亂,故被破滅。
既而文還林邑。是歲,朱蕃使督護劉雄戍於日南,文復攻陷之。四年,文又襲九真,害士庶十八九。明年,征西督護滕畯率交廣之兵伐文於盧容,為文所敗,退次九真。其年,文死,子佛嗣。
昇平末,廣州刺史勝含率眾伐之,佛懼,請降,含與盟而還。至孝武帝寧康中,遣使貢獻。至義熙中,每歲又來寇日南、九真、九德等諸郡,殺傷甚眾,交州遂致虛弱,而林邑亦用疲弊。佛死,子胡達立,上疏貢金盤椀及金鉦等物。
視頻
林邑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林邑國在哪?隋朝是如何征服林邑的?,古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