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無城鎮社後井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無為市無城鎮社後井小學廣大師生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時,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ref>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搜狐,2022-04-07</ref>偉大旗幟,紮實學習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用於指導好教育實踐。在具體教育教學[1]和教育管理過程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務實求進,推進教育的改革開放,才能不斷突破教育發展面臨的困難和障礙,推動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校園諮詢
【智慧無為】無為有個黃閘村,一村走出兩位將軍一位師長
無城黃閘村:將軍的故鄉,紅色的傳承
坐落於無為市無城鎮倉頭社區的「三村人家,景和黃閘」,天藍水清,春和景明。此處是生態環境宜居的美麗鄉村,是度假休閒的好去處,更是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如果你駐立於黃閘村的紅星廣場,你將聽到有關英雄的故事,了解到一段血與火的歷史……
據當地村民介紹,「三村人家」原由「楊柳」「黃閘」「花保」三村合併,後改名為「張村」「季村」「上胡」三村。這方神奇的水土孕育了一批愛國將領,有國民黨愛國中將——季嚼梅將軍,從扛槍打仗走過來的季鴻少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胡世壽師長。
國民黨愛國將領——季嚼梅將軍
季嚼梅將軍系無城鎮倉頭季村人,原名季永懋,曾用名季鼐。字作梅,號勉齋。生於1888年4月14日,卒於1961年3月13日,享年73歲。
其父是私塾先生,家有兄弟三人。季嚼梅,排行老大。他從小讀私塾至17歲。於1911年初去武昌當了學生軍,入編湖北學生軍第一總隊第二大隊,參加了武昌起義。民國成立後,季嚼梅的部隊被編入了陸軍第二預備學校。1921年,季嚼梅調入安徽混成旅二團任上尉副營長。其時季看到北洋軍閥爭權奪利,置國計民生於不顧,痛心疾首,感慨不已。
1926年正值廣州國民革命之際,季辭職赴粵加入國民革命軍,並在總部參謀處任中校參謀,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搞獨裁統治,血腥屠殺共產黨人,激起了季等有識之士的義憤。
1932年底季嚼梅繼任十七軍(徐庭瑤任軍長)少將參謀長。1933年徐庭瑤任保定行營主任時,出國考察之際,由季代理行營主任、軍長之職。1935年部隊撤銷番號,季至軍事參議院任少將參議。
1938年季嚼梅調38集團軍總部參與了崑崙關戰役的指揮後,調遠征軍長官部任中將高參。參與了滇西戰役的指揮,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奉軍委會命令退役,長居蕪湖。
退役後的季嚼梅選擇了脫離國民黨,不再復出的政治立場,未與當地國民黨組織聯繫,也未接受衛立煌邀他去東北指揮戰事的安排,晚年將救國救民的希望轉向了中國共產黨。他密切關注時局的發展,利用自己合法身份和地位做了大量有利於革命的事情,先後掩護了張愷帆、季鴻、季道等共產黨人。營救了一大批中國共產黨戰士,曾冒着巨大的風險,以自己的府第作為掩護。當時季道、季漢章、季永友等都在肖家巷3號季公館存放過槍支,取過槍,僅此一例,足見季嚼梅將軍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和支持。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國民黨人紛紛逃往台灣,季嚼梅嚮往革命,反對國民黨政府腐敗不堪,加之對故土難捨,他謝絕了親友要去台灣的懇求,留居內地。
季嚼梅先生一生樂善好施,熱心民眾公益事業,為興辦教育和水利事業不遺餘力,深受當地民眾的稱讚。1936年會同族人創辦了濡光小學。1946年會同舍後井鄉鄰創辦了四維小學(季、胡、張、姚四姓),當時季氏族人已經創辦了濡光小學,季嚼梅先生捐田10餘畝和部分教具,並動員季姓富有者捐米若干,學校開辦之初便招收學徒120餘名。以後學校持續發展,解放後改為公辦「舍後井學校」,也就是現在坐落於上胡村的無城鎮社後井小學。《紅旗日報》也是由季嚼梅先生主辦,並在倉頭季村出版。
季嚼梅先生曾與其子季昌華說過:「我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在黃埔軍校參加中國共產黨。」
解放後,1955年季嚼梅先生被聘為安徽省政府文史館館員。他以自身的經歷撰寫文稿,為安徽的建設建言獻策,教育後代要聽黨的話,一生為國為民分憂,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據鄉鄰介紹,季嚼梅先生晚年居於蕪湖,曾囑咐其後代不必做官,可行醫當教師,「治病救人」「教書育人」,季氏後代基本都能謹遵叮囑,從事醫療和教育事業。
參考文獻
- ↑ 環境教育教學內容設計,搜狐,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