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蒲葵(學名:Livistona chinensis)又名扇葉葵,是棕櫚科蒲葵屬的植物。
主要價值
蒲葵四季常青,樹冠傘形,葉大如扇,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重要綠化樹種。常列植置景,夏日濃蔭蔽日,一派熱帶風光。蒲葵用途廣泛,在中國的廣東省龍川縣,蒲葵可加工製成各種各樣的日用手工藝品、用具等多達幾十種,是重要的創匯手工業原料。
藥用價值
種子:抗癌。用於食道癌、絨毛膜上皮癌,惡性葡萄胎,白血病[1]。
根:止痛。製成注射劑治療各種疼痛。
葉:收斂止血;止汗
工藝價值
葵扇製作
新會盛產蒲葵,特產葵扇,素有「葵鄉」——葵扇之鄉的美譽[2]。
葵屬棕櫚科、蒲葵屬,又名蒲葵,是多年生的熱帶和亞熱帶常綠喬木,喜生於高溫多濕、土地肥沃的中性土壤中,具有耐旱和耐濕的特性。它在夏天生長快,冬天生長則較慢,干像椰樹,挺直無枝,葉呈圓形,葉端為鋸齒狀,葉闊尾短,骨格細勻,芯蒂圓正,柄直如槍,長者有丈,短者二三尺,樹齡長達二三百年的老葵樹屢見不鮮。新會所產葵葉,具有葉潤平滑、厚薄均勻、蒂正骨直、輕盈柔韌的特點,用它製成扇,光澤可觀,嬌艷雅致經久不枯,為他地所不及。利用其葉加工製成葵扇、葵籃、葵帽、葵篷等各種葵製品,既是生活日用品,又是工藝欣賞品。早在清代,新會葵扇除暢銷全國各地外,還遠銷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俄國、美國、英國、法國、古巴、哥倫比亞、秘魯、智利等24個國家和地區。 新會植葵,始於何地,考之古籍,有兩種說法。一說來自清遠。據《晉書·謝安傳》載:東晉大臣謝安有個同鄉,由中宿罷官返回京師建康,帶有葵扇五萬柄作為經商的物資,謝安取其中一些自用。他常常手搖葵扇穿街過市,由於謝安位高名氣大,因此京師很多人就效仿他使用葵扇。古之中宿即今之廣東清遠縣。另一說來自龍川。據晉朝稽含的《南方草木狀》載:「蒲葵產自龍川」。此外,新會民間口頭還有一種傳說,謂「新會葵樹的祖家在茶坑鄉。以茶坑的文華塔為中心,凡可望見該塔的地方,即可種植葵樹」。此種傳說,未免有點神化,但觀察現在的葵圍的確圍繞着文華塔,其他地方很少種植。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種子成熟後應先堆漚洗淨,再用沙藏層積催芽,定期挑出幼芽剛突破種皮的點播與苗床或營養袋中。播後生長快的20~25天即可發芽,但多數種子需60多天後才會發芽。苗期要充分澆水和避免日光直接照射。直到小苗長有5~7片葉時,便可出圃定植或上盆栽培。起苗時要先剪去基部枯黃葉片,把苗葉綑紮成束,帶土球移栽。
視頻
蒲葵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蒲葵的藥用價值:詳解蒲葵作用與功效,花語谷網,2016-01-18
- ↑ 新會葵藝,炎黃風俗網,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