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老頭不憨(王文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憨老頭不憨》是中國當代作家王文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憨老頭不憨
憨老頭中等身材,年近花甲,古銅色的臉上布滿深深的皺紋,滿頭銀絲,自然捲曲,一雙破舊的「解放」鞋連着沾滿泥巴的褲腿,滿嘴牙齒被煙薰得金黃,就是這樣一個貌不驚人的「怪老頭」,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放棄部門領導職位,放棄城市舒適生活,帶着自己剛剛大學畢業的兒子上山當農民,註冊「憨老頭」香菇品牌,進入武漢市大小超市,成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他就是「秭歸縣憨老頭食用菌有限公司」總經理,號稱「憨老頭」的劉美清。
父母賜名劉美清,意喻:「美麗清白。」他沒辜負父母心愿,美麗抒情懷,清白留人間,是他完美的追求。他生於農村,對山野沃土有特殊情感,後供職於楊林橋鎮政府,為衣食父母操心勞累,為家鄉的發展不遺餘地。長期在基層工作,從不向組織提條件。後來,組織特批,將他調入縣直部門任職。
舒適的環境,平靜的生活,與憨老頭性格不符。他找組織提要求,提前退休,回農村當農民。許多人大惑不解。領導找他談話:「老劉,你還有五年退休,到時有升職的希望。」他說:「我一個農民兒子,到此,心滿意足了。」當教師的妻子好心相勸:「我們不愁吃、不愁穿,你何必找罪受?」憨老頭的犟勁,十頭牛也難以拉回。他辦好離職手續,挎起鋪蓋捲兒,告別妻兒,離開縣城,直奔海拔千米的楊林橋鎮響水洞村安營紮寨。
山裡的空氣,抓一把,清香誘人,草叢的露珠,似粒粒珍珠,耀眼奪目。憨老頭似乎沒有心思,欣賞眼前的美景,因為,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太清楚了。東家的狗、西家的貓,跟他是朋友,這裡是他的根,這裡有他的夢,他要在這塊土地上,再次體現人生價值。
憨老頭從銀行貸款一百多萬元,從遠房親戚手中,盤下一個冷藏庫。因親戚經營不善,年年虧損,欠下當地投資入股農民一些債務。有人背後議論:「憨老頭,腦殼進水,真是憨,放棄官不當,跑到山上自找麻煩。」果不其然,生意沒做,討帳的人紛紛上門。好心人勸他不要理睬,有人建議訴諸法律,可是,憨老頭目睹一個個焦慮萬分的面孔,內心十分酸楚,那些,都是曾經同他「砍得腦殼、換得氣的」父老鄉親呀!他不能眼睜睜的讓他們的血汗錢打水漂,他向鄉親們承諾:「一切債務全部由我負責。」
憨老頭出身農門,做生意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前幾年,由於高山農民種植大白菜、白蘿蔔、辣椒,因市場因素滯銷,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冷藏庫不能正常運轉,不僅沒有賺錢,還倒賠十多萬元,妻子傻了眼,欲哭無淚。沉重的打擊和巨大的壓力沒有摧毀憨老頭的意志,反而,他更加清醒,市場是殘酷的。他到宜昌、武漢跑市場、逛超市,發現新鮮香菇深受消費者喜愛。
憨老頭暗自思索,商機來了。他跑到書店,買了一本有關香菇的資料,從中得知,香菇是一種生長在木材上的真菌類,在我國已有近千年的食用歷史,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由於營養豐富,香氣沁脾,味道鮮美,素有「菇中之王」、「蘑菇皇后」、「蔬菜之冠」的美稱,為「山珍」之一。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菌類食物,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防癌抗癌,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的作用,在秭歸高山地區有種植歷史。於是,種植香菇成了憨老頭的首選。憨老頭花重金,從江西請來種植香菇師傅,還把剛從大學畢業的兒子請上山當助手,在流轉的三十多畝地上搭建大棚,經過幾年打拚,種植香菇達六十萬袋,年產值達到三百多萬元,僅當地農民在此打工收入達五十萬元,憨老頭不僅還清了一百多萬元債務,還成立了「秭歸縣楊林橋鎮誠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吸納一百多個農戶加入合作社,大規模種植香菇,憨老頭在當地成了名副其實的「香菇王」。
初夏,我來到憨老頭的種植大棚,正是香菇採收季節,十多個幫工,手提竹筐,把收穫裝在心中,把笑意寫在臉上。破袋而出的香菇,在憨老頭的呵護下,茁壯成長,圓潤的腦袋,纖細的身段,像芭蕾舞女,翩翩起舞;像精緻雨傘,漂亮迷人。她有花一樣的美麗,她有泥土的芬香。憨老頭對我說:「新鮮香菇燉排骨,湯鮮味美,滋補有佳。」憨老頭指着公路沿線一排排嶄新的樓房自豪地說:「近幾年,農民種香菇脫貧,建新房、買汽車,日子紅紅火火。」憨老頭有一個願望,把香菇種植規模擴大到年產一百萬袋,帶動周邊二百多農戶,形成高山農民致富增收的穩定產業。他的想法,村幹部讚許,農民擁護,家人支持,妻子退休後,把家搬到山上,負責後勤保障,兩個兒子把投資方向選在香菇產業上。憨老頭痴迷於香菇,視若生命,他日夜遊走於香菇大棚,噴水、測溫、防病,採摘、進入超市,每個環節,嚴挌把控。憨老頭說:「香菇生長過程,是我最享受的過程。」的確,從憨老頭骨子裡,我讀懂了誠實守信、勤勞善良的真實含義,也深知,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里,孕育了憨老頭深深的農民情懷,家鄉的甘泉滋潤,家鄉的黑土養育,身為大山的兒子,他知道該做什麼?黨的富民政策好,在農村不落地,在農民心中不紮根,富民是空話。憨老頭對我說:「選擇回家當農民,就是要為家鄉致富找路子。當然,賺點煙沫子錢,手頭寬裕點。」憨老頭懂得感恩,他沒有忘記,當初,上學時,左鄰右舍的接濟,他沒有忘記,當初,餓肚子,鄰居大嬸那碗玉米飯。幾年的艱苦歷程,他把結餘的工資和心血,全部投入到香菇產業,使響水洞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香菇專業村,農民背着「楊林堂鼓」走進央視,把幸福的鼓聲,敲得震天響。大山的兒女,永遠不忘記,一個憨厚的老頭--劉美清,他留下的,是取之不盡的是精神財富,他留下的,是一名普通黨員的無私奉獻。[1]
作者簡介
王文軒,男,湖北秭歸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