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生理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心血管生理學》,心血管生理學著作。羅·M. 伯恩和馬·N. 利維合著。英文版已出5版。第4版中譯本1986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許實波等譯。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有12章和1個前言,插圖176幅,參考文獻300篇。中譯本計230頁,約33萬字。
第1章循環,主要闡述了血管系統各部組成的功能和調節機理。第2章心臟的電活動,闡述了心臟自然收縮中的電現象及研究方法、跨膜電位、心肌纖維的傳導、心臟的興奮性、心臟的正常興奮、折返、觸發活動、心電描記術的基礎及心律失常。第3章血流動力學,以流體力學的基本原理為基礎,闡述了血流速度、流速和壓力及壓力和流量的關係、流動阻力、層流和湍流、血管壁的切應力、血液流變學特徵及高阻力血管的膨脹性。第4章心臟泵,闡述了心泵結構與功能的關係、心音、心動周期。第5章動脈系統,闡述了液壓過濾作用、動脈的彈性、動脈血壓的決定因素、外周動脈壓曲線及人體血壓的測量。第6章微循環和淋巴管,闡述了氣體和溶質經由毛細血管的交換、擴散、過濾、胞飲作用及淋巴管的結構和作用。第7章外周循環及其調節,闡述了血管平滑肌、外周血流的內部或局部及外部調節、內外部因素在外周血流調節中的平衡作用。第8章心臟的調節,闡述了心率的神經調節、心臟行為的內部及外部調節。第9章心輸出量和靜脈系統,闡述了心輸出量的測定和控制、血管功能曲線、心輸出量與靜脈回流的相互關係、心臟與脈管系統間的偶聯、影響靜脈系統和心輸出量的輔助因素。第10章冠狀循環,闡述了冠狀血管的解剖、影響冠狀血流的因素、側支循環和血管舒張物、心臟耗氧量和心作功、心效率、底物利用。第11章特殊循環,除皮膚、骨骼肌、腦和胎兒循環外,本版增加了對肺、腎及內臟循環的闡述。第12章中樞和外周因素在循環調節中的相互作用,以運動和出血為例說明了參與調節的各種因素的作用。
本書以心血管系統的調節機理為重點,系統闡述了心血管生理的基本知識和主要原理,並提供了異常功能的許多實例,增加了新的知識和見解,是較好的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羅·M.伯恩 (Robert M. Berne),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生理系主任、教授。馬 ·N.利維(Matthew N. Levy,1926— ),美國西奈山醫學研究中心醫學研究部主任、生理學、生物物理及醫學力能學教授。二人均系著名心血管生理學家。還合著有 《生理學》。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心血管生理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讀?《連線》雜誌為你推薦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書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