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泉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中泉天主教堂,位於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小中泉居委會舊村西北角,2015年6月23日,小中泉天主教堂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教堂簡介
小中泉天主教堂建於1910年,為哥特式建築風格,整個建築呈T字型,坐北朝南,主體建築後部東西兩邊各有一間3米見方的耳房。正門為尖形拱門,條石砌築,兩側浮雕半圓形門柱和鐘樓,柱頭和門框上部雕刻各種花朵圖案進行裝飾,輕盈美觀。正門上部有一磚砌亭式鐘樓,鐘樓上尖塔高聳,上立一金屬十字架。
鐘樓與正門之間由上至下豎排隸書「天主堂」三字,兩側的屋角處也是尖塔高聳。與中間的鐘樓呈「山」字形,穩重、挺拔、壯觀,教堂東西兩側開有大柳葉窗。整個建築保存完整,結構穩定。
哥特式的由來
在中世紀的歐洲,繼仿羅馬式教堂[1]之後,興起的是歌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產生於西歐11世紀後期興起了繁榮的城市經濟有關。在西歐的許多城市中,手工業和商業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城市之間除了經濟、政治上的競爭,也帶來教堂建築的競爭,每一城市都以能建立美麗雄偉的教堂為榮。基於這一背景,這一時期的哥特式教堂從外島內都十分瑰麗華美,即盡奢華之能事,使之成為城市經濟繁榮的象徵。
哥特式的教堂最初從法國的巴黎開始興建,其發展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從 12 世紀開始持續到 13 世紀的 50 年代,強調零散結構的遞增和高度的增加,如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第二階段,十分重視裝飾性的處理,並開始追求豐富多彩的整體視覺效果,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第三階段,除仍保持自身的基本特點外,裝飾效果的變化已脫離了視覺上應有的結構整體性,如英國劍橋皇家學院禮拜堂[2]。
參考文獻
- ↑ 羅馬式教堂建築藝術,新浪博客,2008-05-30
- ↑ 劍橋國王學院及禮拜堂,搜狐,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