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顒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孫顒,自1950年生,浙江奉化人,中共黨員。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77級學生,1982畢業取得學士學位。 [1]

畢業後先後任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2005年起兼任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1992年獲編審職稱。中國特大型綜合性辭典《大辭海》的副主編。 [2]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社長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浙江奉化

出生日期----1950年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作家

畢業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簡介

孫顒,1950年生,浙江奉化人,中共黨員。

1968年到崇明前哨農場學習,1978年春恢復高考後,孫顒考進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並於1982年畢業。

畢業後進入上海文藝出版社,成為一名文學編輯,參與了《小說界》與《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編輯工作。

1985年孫顒擔當社長職務。後任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上海作家協會黨組書記職務。

孫顒還沒進華師大之前,孫顒便已經開始創作了。

文革之後,知青創作開始成為熱點,葉辛、張抗抗都已成為當時小有名氣的知青作家。

這一代人有着不尋常的人生經歷,對於他們的青春以及他們所付出的代價,他們有太多思考與反省需要化諸筆端。

孫顒也漸漸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當時上海人民出版社組織了一批知青作家進行創作,王周生、孫顒等一些有着相同經歷的知青們在一個招待所里晝夜伏筆,寫出了許多散文與短篇小說。

孫顒擔任的重要學術性職務還有:上海文學藝術獎和上海社科成果獎評審委員;《辭海》副主編;上海文化基金會、上海文學基金會、中國韜奮基金會理事。[1]

主要著作

孫顒於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其第一部長篇小說是《冬》。

1979年在華東師範大學求學期間,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冬》,此後,陸續出版小說十餘種,散文隨筆集兩種。

長篇小說《雪廬》和《門檻》先後獲上海長中篇小說獎,另有短篇、中篇小說多篇在各地獲獎。

《雪廬》在台灣出版了中文繁體字版本。

《雪廬》、《煙塵》與《門檻》三部曲於九十年代完成,分別回顧了知識分子家族史、描繪了當代知識分子的境況以及知識分子對新世紀的迷惘與困惑。

在1990年代初動盪不定的知識界裡,孫顒以這三部長篇小說來為父輩與自己做一個小結。

這三部曲於2005年被集結成冊,以"知識分子的一個世紀"為主題重新出版。另有散文作品《思維八卦》,中篇小說《他們的世界》等。

學術見解

孫顒以為如果要考察經濟、政治、科學技術以及文化這些社會要素之間的關係,可以這樣概括:經濟,主要解決人的生物性的需求,生存和繁衍的條件以及發展的空間,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

文化,主要是解決人的精神性的需求,現實的快樂和理想的追求,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界的前提。

科學,為上述兩大目標提供動力和可能,並且具有燈塔性的意義,例如,打破地心說建立新的宇宙觀從根本上提示了經濟文化的前進方向。

政治,則為所有的社會活動提供秩序安全的框架,是平衡社會關係,調節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的保證。

不得不清醒地承認,這些基本命題是缺一不可的!當現實社會忽視文化層面的時刻,單獨強調一下這個問題,也是有充分理由的。

人物評價

孫顒說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在文革期間"一切以階級鬥爭為中心"的思想主導下,在文化層面思考問題的缺位是可以理解的。

受當時思想形勢的影響,孫顒早期創作的小說明顯是以社會問題思考為主的。

直到上世紀最後十年寫作《雪廬》、《煙塵》等作品才有所變化,傾向於較廣泛地思考知識分子與中國的命運問題。

後來寫作小說《門檻》的過程當中,孫顒又開始更多地從文化層面思考經濟和科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有使命感的作家寫作的必然趨勢。

參考來源

  1. 孫顒 ,上觀新聞網7
  2. 孫顒 ,上海理工大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