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望那棵老杏樹(余阿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望那棵老杏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回望那棵老杏樹》中國當代作家余阿記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回望那棵老杏樹

由於平日裡喜愛研讀《道德經》的緣故,清明節時,趁着去周至縣會友人之際,順道參觀了一下當地的樓觀台景區。一是想目睹老子當年講學的舊址,二是想通過瞻仰此地,表達對老子這位為中華民族傳統思想和文化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偉大先驅的敬意。

恰逢暮春時節,陽光明媚,氣候溫暖,花草樹木蓬勃生長的景象令人心情甚是愉悅。此時景區的人流量應該比平時大了很多,但卻一點都不顯得擁擠。雖沒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那種淒涼的情懷,但卻獲得了對大自然的另外一種奇妙體驗。

遺憾的是,到了景區後,由於時間有限,不能上山。而老子當年講學傳道的地方,也就是老樓觀台的舊址就在山裡面。如果上山的話,與朋友會面的時間肯定要耽擱,君子一諾千金,不能失信於人啊。所以不得不忍痛割愛,只等下一次的機會了。也只能在山下靠近公路的景區看看。令人意外的是,居然在山下看到了一棵很古老的杏樹,和景區的其他樹木比起來,特別惹人眼。據說是老子兩千多年前來到此地後親手栽種的一棵銀杏樹。樹的莖幹很粗,上面布滿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條痕,而內部早已中空,向上延伸的眾多枝條也顯枯敗之象,全部的樹枝僅靠樹皮傳送養分,即使如此,樹上的綠葉仍然繁茂。整個樹的身軀雖經千年風吹雨打和嚴寒酷暑,卻仍屹立不倒。因為它的根早已深深地扎進泥土之中,能夠不斷從大自然汲取營養。因而雖歷經歲月流年的磨砥與摧殘,卻仍可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這是何等壯哉的持久力量!為了讓它不遭到人為的破壞,景區的工作人員專門用鐵欄杆將其護了起來,還給每個較大的枝條做了支架。眾多來到樹下的遊客,虔誠地祈福着,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

人和樹都是有生命的物種。人一旦被砍了頭會立刻死去,而樹被砍了頭不但不會死,反而會繼續很快地生長起來。因為樹是靠根活着,即使被截斷了所有的枝條,無論大的,小的,長的,短的,粗的,細的,只要根還在,它便會從自然中汲取養分,從空氣中吸收陽光雨露,繼續演繹生命的奇蹟。而人的靈魂和信仰如同這樹的根一樣,只要還存在着,就會讓生命得到永恆,即便肉體已經消亡。所以,人不但要活得健康,更要讓靈魂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淨化和升華,這樣最終才會實現自我價值的永恆。

記得有人曾說過:人既要活得像水一樣,淡定自如,隨心所欲,不斷流向未知的遠方,還應該像樹一樣活着,雖飽經滄桑與肆虐但仍堅貞不屈。這正如《道德經》里那膾炙人口的兩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啊!一切都源於大自然的無私饋贈,最終又要回歸自然的本性。如果說流水是內心涌動的激情,樹木則是崢嶸歲月中昂首自信的姿態。望着眼前這棵老杏樹,它那粗獷如同殘垣斷壁般的身軀似乎在告訴人們,它不僅是一棵古樹,更是華夏民族數千年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的見證者。

最終,再次繞其漫步一周後,伴着離去的腳步,好幾次又不由地回頭望了望它的身影,直到視線被其它的樹木完全擋住。再見,老杏樹。思緒在回過神後,若問自己內心為何如此,卻也無法道明。 [1]

作者簡介

余阿記,現居於西安。中學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