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勸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和自勸二首》 |
|
作品名稱: 《和自勸二首》[1] 創作年代: 唐朝 文學體裁:詩 作者:白居易 |
《和自勸二首》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所作一部詩詞。白居易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
詩詞正文
“ | <稀稀疏疏繞籬竹,窄窄狹狹向陽屋。
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 日暮半爐麩炭火,夜深一盞紗籠燭。 不知有益及民無,二十年來食官祿。 就暖移盤檐下食,防寒擁被帷中宿。 秋官月俸八九萬,豈徒遣爾身溫足。 勤操丹筆念黃沙,莫使饑寒囚滯獄。 急景凋年急於水,念此攬衣中夜起。 門無宿客共誰言,暖酒挑燈對妻子。 身飲數杯妻一盞,余酌分張與兒女。 微酣靜坐未能眠,風霰蕭蕭打窗紙。 自問有何才與術,入為丞郎出刺史。 爭知壽命短復長,豈得營營心不止。 請看韋孔與錢崔,半月之間四人死。 > |
” |
— <《和自勸二首》>,<詩詞網> |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2]
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的閒適詩在後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閒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曆(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3]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