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石背處,驚心動魄(徐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石背處,驚心動魄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古石背處,驚心動魄》中國當代作家徐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石背處,驚心動魄

1977年10月,科研連分來一個叫林華的大學生。徐光學、甘之茂、宮保三等人在完成上杭盆地實地考察任務後,返回浦城,一起去看望他,發現林華很帥氣,也很客氣。林華,身高1.7米,大大的腦袋,大大的眼睛,穿一身舊軍裝,走起路來剛勁有力,明顯是一個受過訓練的有素質的軍人。林華說話的聲音十分洪亮,有陽剛之氣,還給人一種既聰明伶俐,又和氣真誠的感覺。徐光學等人很快就與之往來,並成為好友。平時,大家聚在一起,談生活,談理想,談貢獻。

轉眼間,新的一年又開始了。1978年3月,團里下達任務:福建省上杭縣古石背鈾礦區1:2000地質填圖。古石背鈾礦區位於上杭糖廠之西十幾公里處。民國時期,政府就曾在此處進行考察,建國後,蘇聯專家也來這裡進行普查勘探,上世紀60年代,蘇聯專家撤走,這裡的勘探工作就停下未動過。現在,國家與政府又重新啟動對這一帶普查勘探工作。接到任務後,徐光學所在的科研連立刻起身奔赴上杭古石背。他們基本上還是沿着第一次的線路行進的。所不同的是,這次考察隊伍中多了一名新技術員林華。

他們到達上杭後,仍舊住在上杭糖廠。科研連分成幾小組展開填圖工作:光學組、林華組、保三組、之茂組。有一位姓董的工程師擔任構造組組長,王工程師為檢查組組長。王工程師身高1.8米,臉長長的,說話很和氣,思維清晰,在這個科研連里是年齡最大,資格最老。他對地質理論學研究得深刻,也許是因為曾當過老師的原因,他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工作也特別認真負責。王工程師每次跑線回來連圖,對地層、岩性發生變化部位都進行認真詳盡的分析,不時地從地質包里取出礦石標本來,把標本與理論進行對照,然後填圖,他填的圖有理有據,讓內行人心服口服。可以說在科研連里,王工程師是德高望重的地質老前輩。

由於他們考察的地點是古石背,離上杭糖廠有十幾公里,所以他們的出入都是用汽車送接的。汽車裡的前排除駕駛員外座位外只有一個副駕駛坐位。王工程師年齡最大,資格也最老,理應坐在這個副駕駛位子上。可他卻十分認真地做出規定:外出最遠的同志坐副駕駛位置,其他同志都坐在後面的大棚里。按照這個規定,林華應該坐在這個位置上,因為他跑的線路最遠、爬的山最高。但是,林華認為自己是共產黨員,又是軍人出身,身體素質好,堅持要坐在後面的車廂里,一定要讓年齡較大的王工程師或董工程師坐在副駕駛的位置。可是,兩位老工程師都堅持原來的主張,非要讓林華坐在那個位子上。而王、董二人和徐光學等一道爬進後面車廂大棚里。既然是王工程師的規定,大家只有遵守,新幹部技術員林華坐在副駕駛的位置。

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乎每天都過同樣的日子,重複同樣的勞動。雖然他們每天都可以看見不同的山水,不同的風景,但他們不是來欣賞山水風景的,他們是來找鈾礦的。伴隨着他們最多的是懸崖,是激流,是蜈蚣,是毒蛇,是餓狼……徐光學和組裡的其他幾個同志普查礦區的好幾條線,這些線路當年蘇聯專家也考察過並進行了初步的開採。其中有一條線難走,因為此條線山高路陡,平時人跡罕至。但是地質幹部戰士不畏艱險,徐光學領着自己的小組勇敢地踏上這條人跡罕至的線路。就在這一條線路上,徐光學差點兒就丟掉了自己的生命。

小組長徐光學領着隊員前進。他走在最前面,特別是在爬山、過河時,總將危險留給自己。這次也是這樣,他知道前面山路難走,困難重重,可是他毅然第一個向山上攀登。組長身先士卒,鼓舞着其他幾名地質幹部戰士也跟在後面往上攀登。山路越來越陡,碎石是越來越多,而草木卻越來越稀。這種地帶往往是次生鈾礦床所在。由于山上植被少,岩石長時間裸露於烈日與暴雨之下,岩面風化較為嚴重。人爬這種山坡上要特別小心。儘管徐光學已經十分小心,但是還是發生了一場意外。他的一隻腳踏在一片石頭,感覺到很穩定,於是提起了另一隻腳往前移,當他把全身的重力都加在前面的腳上,那塊本來十分「穩定」的石頭突然碎了,他腳下一滑,整個人便撲倒在山體上,隨着重力的作用,沿着山坡下滑,並且越滑越快。徐光學想伸手抓山坡上的植被,可是,沒有什麼植被能阻擋得了他下滑的速度。徐光學一下子下滑了幾十米,身上的衣服全都磨破了。好在沒摔成重傷,他還是站了起來,就在他站起來的一剎那,坡上碎石迅速地塌了下來,將他的腿壓住,並且碎石還不斷地上長,一直壓到他的胸口。這些碎石就好像沙漠中的流沙一般,如果這次再猛烈一點,將會把徐光學整個人都埋進去,那後果將不堪設想。見碎石紛紛向徐光學的身上堆去,其他幾名戰士都驚呆了,其中有一名戰士想衝下來救助,徐光學使盡全身力氣大喊:「別動!危險!」那個戰士聽到喊聲,待在原地沒敢動。過了好幾分鐘,碎石不再滾動了。這時,幾個戰士才從高處慢慢來到他身邊。他們發現,徐光學的身軀有三分之二都被碎石埋住,人根本就動彈不了。幾名戰士用手扒碎石,扒了半個多小時,才把他扒出來。有的戰士手都磨出血來。徐光學被從碎石堆中拽出來後,已經疲憊不堪。大家初步檢查他的身體,發現其身體有多處刮傷,還流了血,但沒有致命的傷,於是,大家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這應該是徐光學第四次遇險。搞地質工作的人,每次遇險都是以生命作為賭注,這就是人生。當初,徐光學想到搞地質的危險,但是他又想到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危險,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想干一番事業,要想干一番事業必須有點冒險精神。有意志力的人就必須克服困難,不怕艱險,勇往直前。作為一個軍人,他就應該把青春與生命獻給綠色軍營,為祖國爭光。這就是徐光學的人生信條。

在徐光學等一大批地質戰士的共同努力下,某部的科研連歷時七個月的實地考察和綜合分析,終於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了「福建省上杭縣古石背鈾礦區1:2000地質填圖」的任務。他們的填圖報告又一次獲得上級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金秋10月,科研連的全體指戰員班師浦城。[1]

作者簡介

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有23年軍旅生涯,曾榮立三等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