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理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華理士(1908年-1951年),外文名:William Wallace,美南浸信會醫療宣教士。27歲時被派到中國醫療宣教,在廣西梧州思達醫院以其高超的醫術,服務當地人民16年。1950年底以間諜特務罪被捕入獄,在獄中受盡酷刑兩個月後,於1951年2月被迫害致死在獄中,年僅43歲。
傳教士(亦譯宣教士)一般指西方國家的宗教組織向海外派出的,傳播天主教[1]、基督教的人員。1622年,羅馬教廷設立了負責向新大陸傳教區的教廷傳信部[2](今萬民福音部)。
早年生活與神的呼召
華理士(William Wallace)於1908年1月17日生於美國田納西州諾斯威爾城(Knoxville),在華理士17歲時的一天下午,一向沉靜寡言的他卻怎麽也定不下心來做他喜愛的機械活計,仿佛內心有一股力量在不停地催迫他,讓他停下手上的工作,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一個問題不斷在他腦海中浮現:「神在我身上的旨意是什麽?」就在那一瞬間,華理士似乎清楚地聽到了神對他的呼召——「準備當一名宣教醫生,將來到我差遣的地方去傳福音!」他隨即拿起打開的聖經,在頁邊的空白處寫下了自己對神呼召的回應。當時他並不知道日後神將會差遣他到哪裡去,但從那一天起,他就決志奉獻自己為主所用,定意要做一名醫療宣教士,並開始努力裝備自己。
華理士生性靦腆,自己認為口才不好,不適合作教師。但他對宣教事業充滿熱忱,確信神將使用他作為一名醫療宣教士。他是一位和藹、誠懇的青年,常常是在幕後默默工作,但在他柔和謙卑的表現背後,卻有著一股很強的內在吸引力。1934年,華理士26歲,在諾克斯維爾總醫院作外科醫師時,他寫信給美國南方浸信會海外傳道總部,要求成為一名醫療宣教士,到有需要的地方去為主服事。奇妙的是,就在同一時刻,另一封來自中國廣西梧州的求助信也寄到了總部。由美南浸信會創立的思達醫院(Stout Memorial Hospital)院長畢濟時醫生(Dr. Robert E. Beddoe)向總部呼求,急需一名傳教醫生,而且一定要是外科醫生。因他罹患眼疾多年,已無法做外科手術,希望一位醫生能來接替他。畢濟時在信中代表那些在梧州所有飽受痛苦煎熬的病人呼求,請差派一名外科醫生來思達醫院。這兩封信同時寄到總部,從中可見神的旨意。
在梧州思達醫院之歲月
1935年,27歲的華理士辭別家鄉,坐上「柯立芝總統號」遠洋海輪踏上了去中國的征程。他終於看到了神在他生命中的安排——醫生、宣教、中國。到達中國後,華理士的日常工作非常忙碌,每天一早起床,他便開始早晨的靈修,翻開聖經,選讀其中的幾頁,在心中默記經上的內容,最後低頭做一個簡短的禱告。之後他就去病房查房,察看夜班記錄,指導助手的工作。在吃早餐之前,通常先安排一個手術,如果是一般的小手術,就連做幾個。華理士用他的手術刀救治了無數的病患,在醫治患者身體的同時,也關心他們的心靈。雖然他的粵語還不流利,但關懷體貼不一定非要靠語言來表達。華理士常常向病人和他們的家屬講述耶穌基督的救恩,他懷著同情和憐憫的心,告訴他們,主耶穌愛世上每一個人。「華醫生」的名聲迅即在廣西當地傳開,許多病人慕名遠道來思達醫院專門找他求診。許多在梧州的人說:「我們在他以前聽過很多講道,但是通過華醫生和他所做的,是將其活了出來,我們看見了信仰的真諦。」3自從華理士到來後,思達醫院的病人增加了百分之五十。醫院員工靈性也得到復興。許多人得救歸主,其中有兩個家庭是全家得救,一些醫生也加入了教會。當時有兩位華人醫生公開受浸,認信耶穌基督為救主,這在當地並非易事。因為他們必須要打破本地千百年來拜偶像的傳統惡俗,承受來自家庭和社會各方的巨大壓力,但這也體現出神的權能。宣教士在梧州佈道多年,基督教會在當地也已經建立多年,許多與宣教士一起工作的華人,不是沒有機會聽聞福音,但他們從華醫生的身上,真切地看到了基督徒應有的樣式。華理士雖然訥於言辭,粵語也說得很蹩腳,不能滔滔不絕地當眾講道,但他的行為卻起到了主耶穌所說的「光與鹽」的作用,無愧於他作為一名宣教醫生的神聖職責。忙碌的工作對於華理士來說,是一件令他興奮的事。每當看到病人痊癒,他就感受到被主所用的喜樂,享受到聖經所說的「福杯滿溢」的感覺。
華理士在梧州的時期,正是日軍侵略中國之時,梧州城經常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很多時候華理士的手術是在轟炸中完成的。一次手術進行到尾聲時,突然遇到日軍飛機的轟炸,轉移病人已經來不及了。華理士果斷命令所有人立刻離開去防空洞避難,由他一人結束手術。中國醫生和護士離開後,華理士獨自完成手術後的所有收尾工作,隨即把病人推到一間沒有窗玻璃的大房間。這時病人清醒過來,被身邊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嚇得魂飛魄散,華理士伏下身把他按在床上,用自己不太流利的粵語盡力安慰他。日本軍機飛走後,醫護人員立即從地下室衝出來,飛跑到剛剛落下炸彈的頂樓。他們驚喜地看到,華醫生和剛剛做完手術的病人正在房間裡一起禱告。
在畢濟時院長去支援桂林的浸信會醫院時,華理士擔負起思達醫院院長的職務。1944年,梧州被日軍佔領前,醫院不得不疏散。醫院55位醫護人員停工,將醫院所有物資都轉移到駁船上,成為了一間「走動的醫院」。在華理士領導下的思達醫院,在戰火中先後輾轉藤縣、桂平、百色、南寧等地,歷時長達一年之久,經受了無數難以想像的困苦艱險和生死試煉。一位信徒對華理士說:「我們就像當年摩西率領以色列民出埃及過紅海後在曠野跋涉一樣,白天有雲柱,夜間有火柱。」4在疏散途中,他們面對嚴重的食物短缺,華理士反覆鼓勵大家要沉著鎮定,藉著禱告安穩眾人軟弱的心。同時,他也費盡心思四處尋找糧食,按各人所需進行定量配給,並對患病的同工給予特別照顧。一位護士後來憶述:「有一天華醫生又把自己的那份米飯讓給了生病發燒的護士吃。飯後我走出來,沒想到無意中卻發現他躲在帳篷後面,正偷偷地把燒糊扔掉的飯焦撿回來塞進嘴裡。他看見我後,頓時顯得很不自然。我相信,平常習慣吃牛奶麵包的華醫生並不是因為吃飯焦而難為情,他是不想讓人知道他其實餓得有多厲害。他瘦得像根禾杆,看上去一陣大風都可以將他刮跑。」5奇妙的是,華理士沒有因長期飢餓和日夜操勞而倒下,反而時刻展現出一種令人佩服的非凡毅力和堅定信心。他千方百計地想辦法給大家補充營養,例如找來一些禽鳥的骨頭搗爛煮著吃,說這有利於增加維生素。思達醫院的許多醫護人員就靠這樣的方法維持生命,度過疏散轉移過程中最危險的難關。
深得民眾喜愛
抗日戰爭後的思達醫院,是一片頹敗荒廢的景象。華理士院長看到周圍都是病人,需要醫院。在他身先士卒的帶領下,思達醫院的修復和重建工作逐步恢復。短短一星期後,在醫院五樓彈痕累累的小禮拜堂內,全體同工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崇拜,眾人在神面前再次堅定自己奉獻的心志。禮拜結束後,大家一起下樓,來到前院,打開醫院的大鐵門。被迫關閉整整一年的浸信會梧州思達醫院正式宣告重開。
1948年夏天,梧州爆發流行性副傷寒,日夜接觸病人的華理士也不幸感染了病菌。開始時他還能向其他醫生髮出醫囑,但後來病情逐漸惡化,持續高燒導致他神志不清。思達醫院的華人醫生們心急如焚,竭盡全力施行搶救。陷入昏睡中的華理士不時發出囈語,如果高燒一直這樣持續,後果不堪設想,但該用的藥物都已經用上了。傷寒是致命的傳染病,此時,醫生們似乎已經束手無策了,唯有仰望神的大能之手施恩拯救。醫院樓下的院子裡聚集著一大群人,靜靜地站在醫院大樓前面。他們當中有做買賣的、干苦力的、討飯的、當小職員的;有基督徒、也有未信主的,全都通宵達旦一直守候在那裡。自從華醫生病倒的消息傳開後,每天都有大批梧州民眾來到思達醫院探望。由於華理士被隔離在傳染病房,他們無法親眼見到敬愛的華醫生,便日夜守候在住院部的大門前,焦急地等候著院方報告華醫生的最新病情。各地教會的信徒都在牧師和傳道人的帶領下,和思達醫院的全體同工一起,同心合意地為他們所愛的華醫生懇切祈禱。兩位美國醫生專程從廣州乘汽船趕到梧州參加會診,但除了給病人輸血和輸液之外,他們也沒有其他辦法可想。守候在醫院大樓前的群眾越來越多,雖然沒有聽到華醫生病情好轉的報告,但只要華醫生還有一口氣,大家就仍然堅持守候著,仍然抱著希望。終於幾天後,他的體溫開始下降,當醫生過來仔細探過華理士的前額和雙手後,高興地證實他的燒退了,挺過來了。喜訊立刻傳到樓下等候的民眾,人群中頓時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華醫生有救了!
為主殉道
抗日戰爭結束後,平靜安穩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國共內戰便全面爆發。到1949年開春,時局日漸緊張。梧州的宣教士們接到在廣州的美國領事館發出的通知,建議所有美國人儘快離開華南地區。華理士和女傳道古姑娘(Miss Jessie Green)、護士長希姑娘(Miss Everley Hayes)決定留下來。他們深信,在戰亂的苦難當中,民眾更需要來自耶穌基督的平安資訊,也需要教會開設的醫療救助服務。隨著新政權對教會事工的限制越來越嚴,許多福音佈道工作已經無法繼續,女傳道古姑娘在中國信徒的勸說下決定離開。這樣,只剩下華理士和希姑娘兩人留在梧州。1950年12月19日子夜時分,一群解放軍士兵闖進思達醫院,將包括華理士在內的全體醫護人員和職工驅趕到醫院的一個大房間裡。聲稱思達醫院是一個特務窩點,而華理士就是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遣到華南地區的間諜頭目。華理士面對指控平靜地開口說:「我們沒有偽裝什麽。我們本來就是醫生、護士、職員,奉耶穌基督的名在這裡救治病人,並沒有其他的目的。」8 但他們聲稱有證據,誣陷他藏有槍支,以間諜罪逮捕了華理士。
華理士在牢獄中被迫害51天後身亡。死後當局硬說華理士是自殺,讓同監牢的兩位外國神父看華理士吊在房樑上僵硬的遺體,並要求這兩位外國神父在證明華理士自縊身亡的文件上簽名。但他們不肯寫這樣的證詞,因為並沒有親眼目睹華理士自殺。經過一番爭執,最後他們只同意在一份說明在現場所見情況的檔上簽了字。當局也不准思達醫院的醫護人員進入死者「自殺」的現場,更不允許驗屍。當華理士的遺體被抬出來時,工友沒有看到任何自縊致死的表面徵狀,也無法看出是否有繩索的勒痕。在更衣時,卻發現華理士的上身滿布瘀傷。看守們把華理士的遺體放進一個簡陋的木棺,隨即用鐵釘把棺蓋釘嚴封死。梧州的基督徒冒著極大的風險,自發為他們所敬重的華醫生修建了一塊石碑,碑身上莊重地刻著腓立比書第一章第二十一節的一句經文﹕「我活著就是基督。」 從遙遠的美國來到梧州思達醫院事奉的華醫生,效法了主耶穌基督的樣式,畢生為主而活,並為主把自己的生命獻上,成為了活祭。
華理士自從奉差遣到梧州思達醫院擔任宣教醫生後,16年間僅回過家鄉兩次。他沒有結婚,沒有兒女。但他的事蹟傳遍美國各地和各教會,各種紀念活動持續不斷,華理士的精神激勵了無數後人去承繼他為之獻身的福音事工。
參考文獻
- ↑ 如何正確區分天主教和新教?看完這個終於搞清楚了,搜狐,2019-01-05
- ↑ 淺談傳信部歷史職能,新浪博客,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