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凰藍印花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凰藍印花布

歷史悠久的鳳凰藍印花布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5種:一是傳統石染,屬於版面印染藝術,通常用於被面、門帘之類;二是正宗拔染,屬傳統的繪染藝術,多以國畫為主;三是彩繪蠟染,以色彩的變化見長;四是針扎浸染,屬針扎印染綜合藝術,主要表現苗族的傳統文化;五是現代扎染,屬線扎浸染藝術。

基本內容

遺產編號:Ⅵ-3

中文名:鳳凰藍印花布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所屬地區:湖南 · 湘西州 · 鳳凰縣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湖南 · 湘西州 · 鳳凰縣

文化遺產名稱:鳳凰藍印花布

遺產編號:Ⅵ-3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

遺產級別: 省

布種分類

歷史悠久的鳳凰藍印花布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5種:一是傳統石染,屬於版面印染藝術,通常用於被面、門帘之類;二是正宗拔染,屬傳統的繪染藝術,多以國畫為主;三是彩繪蠟染,以色彩的變化見長;四是針扎浸染,屬針扎印染綜合藝術,主要表現苗族的傳統文化;五是現代扎染,屬線扎浸染藝術。

代表人物

劉大炮本名劉貢新,1936年農曆5月12日出生於鳳凰,祖上五代都是縣城裡有名的染布匠,因他直來直去的炮筒子脾氣,二十來歲便得了個"大炮"的外號。他12歲就輟學進了染坊,憑着對印染的天賦和執着的毅力一直堅持到今天,把祖宗的技藝絕活傳承了下來。

從1982年開始,劉大炮走遍了周邊四省市,搜集印花布圖案。劉大炮現在收集的傳統圖案已達80多種,加上其它的圖案總共收集整理100多種。不僅如此,他還收集了三百多張雕版,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還有的是劉大炮最近從書上紋樣中翻刻下來的。如今,他的印染工藝品遠銷到日本東南亞西歐各國,影響深遠。

工藝流程

藍印花布採用的是漏版刮漿的防染工藝,它是在蠟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於防染印花的一種,由於藍印花布在使用材料上比蠟染更普及,製作也更簡便,所以數百年來成為中國勞動人民一種主要的衣被裝飾方法。藍印花布所採用的鏤空花版印染技術也是我國最古老的印染技術之一。當時人們按設計圖案,在木板或浸過油的硬紙板上雕刻、鏤空製成花版。印染時,在鏤空的地方塗刷染料或色漿,除去鏤空版,花紋便顯現出來。

第1步:雕版。用七層糊窗戶的牛皮紙做成雕版並塗抹桐油,干後將設計好的花樣稿畫印到紙版上,再用銼刀或其他工具在上面或鏤刻或打孔,圖案連線要牢,點線分布要均勻,不可過於纖細。這是個很費工的活兒,大版的製作要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而且一張版印十張布就作廢,下次再印時又得重刻。

第2步:調漿。將細石灰粉與大豆粉混合均勻成糊狀,稱之為防染漿。

第3步:刮漿。把白布放在木案板上,將刻好的紙版擺放在布上,用半月形的刮板將防染漿在版上反覆刮印,使灰漿通過鏤版印在布上。

第4步:下靛。將製成塊狀的藍靛染料用手揉碎,再將色粉篩入調好的鹼水缸內。

第5步:攪缸。用木棍攪動染缸,再向缸內投放適量細石灰,以增強染料的濃度,鹼與石灰是染布的重要輔助材料,染工稱之為"鹼骨灰肉"。

第6步:入染。將印好白色圖案的布依次入缸漂染,布入缸要反覆翻動,以使着色均勻,一般要反覆浸染四五次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第7步:漂洗。染過的布料從染缸內撈出,洗淨。

第8步:晾曬。將洗淨的布用長竹竿一段一段挑起掛在高約五六米的晾布杆上晾曬,使其干透。

第9步:滾踩。布曬乾後有褶皺,用圓木柱將布卷好,用腳踩巨石滾壓平整。

藝術特點

  鳳凰藍印花布是一種集民間美術與 民間工藝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品,印染非常細膩,古樸與優雅共存,圖案完美,非常耐看,有很高的 審美價值。首先,表現在它材質純樸、色彩鮮明、裝飾效果豐富的特殊美感上,也體現在加工工藝和表現技巧的精湛上。由於刻版和刮灰漿的原因,點線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太大的點或 線段,灰漿容易在染色時剝落;太小的點,灰漿又不容易附着。雖然藍印花布受到簡單的工具、 天然材料和加工工藝上的制約,但它們產生出來的 藝術效果卻令人嘆服。這種工藝技術造就的圖案特徵已經固定為其他藝術種類無法替代的個性。[1]

參考文獻

  1. 鳳凰藍印花布豆丁網,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