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大學數理與生物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蒙古科技大學數理與生物工程學院前身是1956年設立的基礎課教學部,2009年按學校機構改革的要求由理學院和原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生物學學科合併組建而成。學院內含數學、物理和生物三個學科。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修養,具備相應專業基礎理論、基本技能、技巧和研究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教育人才。
師資隊伍
全院現有教師13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7人,教授23人,正高級工程師4人,副教授44人,其它副高級職稱[1]2人,中級職稱61人。 博士後4人,博士58人(含在讀博士24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60人,留學歸國人員5人。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國家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內蒙古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各1人,內蒙古自治區「111人才工程」人選1人,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人選2人,內蒙古自治區高校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內蒙古自治區高校青年科技骨幹4人,包頭市新世紀拔尖人才2人,包頭市5512領軍人才2人,包頭市5512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包頭市5512中青年骨幹9人。自治區教學名師3人,自治區優秀教師2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3人,校級教學名師4人。學院還聘請生物物理學家羅遼復教授,優化與控制理論專家劉新芝教授,分子生物學專家張鶴齡教授,生物分離工程專家嚴希康教授,統計學專家吳喜之教授為兼職教授。
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一個「內蒙古科技大學生物工程與技術研究所」;「生物學」和「物理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工程和應用物理2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大學物理、基礎生物2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生物質能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團隊:磁學與磁性材料創新團隊;2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個包頭市「5512工程」創新團隊,1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2個校級重點學科,4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擁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生物信息學、線性代數和電動力學5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生物信息學、大學物理實驗、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電動力學及食品化學等8門校級精品課程。設有「生物工程」、「應用物理」、「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技術」及「食品科學與工程」5個本科專業,在校碩士研究生62人,本科學生1156人。設有公共數學教學部、公共物理教學部、基礎生物學教學部、生物工程系、應用物理系、應用數學系、生物技術系、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和大學物理實驗室。學院不僅有雄厚的師資力量,而且擁有先進的教學、科研設備。實驗中心下設大學物理、物理演示室、應用物理、計算機仿真、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基礎生物學、基因工程中心等實驗室,總計35個專門實驗室,面積6500平方米,先進的實驗設備近2000(台)套,設備總值2000萬元。
科研成果
近5年本院出色完成國家、自治區、包頭市各級科研項目共70餘項,教師從事的科學研究領域涉及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遺傳學、植物學[2]、動物生殖技術、AIDS病研究、材料物理、計算物理、工程熱物理、光信息處理、金融數學和計算數學等。在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基因工程、磁性材料等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發表論文900餘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刊物收錄130餘篇。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冶金部科技進步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獎16項。
數理與生物工程學院擁有一支過硬的學生管理隊伍,科學規範的管理方法,學生工作有聲有色。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型宣傳活動、體育、藝術等活動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畢業生就業率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學校的好評與表彰。
視頻
內蒙古科技大學數理與生物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副高職稱需要中級職稱幾年以後 ,搜狐,2021-01-16
- ↑ 植物學考研 ,搜狐,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