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興隆窪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興隆窪文化時期的玉器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興隆窪文化中國北方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得名於1982年發現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遺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遼寧西部的西遼河大凌河流域。距今約7500-8000年,早於紅山文化

名稱由來

興隆窪文化因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的發掘而得名,20世紀經過較大規模發掘的同類文化性質的遺址還有內蒙古自治區林西縣白音長汗、克什克騰旗南台子、遼寧省阜新縣查海遺址等,正式發掘出土玉器的總數已達100餘件。經放射性素測定,興隆窪文化的年代為距今8200—7400年,由此認定興隆窪文化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國年代最早的玉器[1],開創中國史前用玉之先河。

在赤峰市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東南的興隆窪址,是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地區發現最早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故命名為「興隆窪文化」。這是一處距今已有七千二百五十年至八千年左右歷史的古代文化址。

特徵

興隆窪文化是內蒙古、遼寧草原地區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在興隆窪遺址發現的聚落遺蹟中,有圍溝環繞的近百座半地穴式方形長方形房屋,內有址。石制工具多為打制,但亦有磨製、琢制和壓制,種類有石鏟石斧、石錛、石鑿、磨盤、磨棒等。陶器均夾砂陶,胎厚重,燒制火候比較低,質疏鬆,表面大多有紋飾,以壓印為主,有網格紋、交叉紋和之字形紋[2]等,多罐狀敞口或斂口器形,亦有少量缽類。骨器種類較多,常見的有骨錐、骨匕等。

興隆窪文化與時代稍晚的紅山文化和新樂文化下層均有一定聯繫。

意義價值

興隆窪文化是北方三大文化系統之一,它的發現表明內蒙古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自有淵源。解決了紅山文化的源頭問題,進一步揭示出長城地帶東段新石器時代文化極富特色的土著性和連續性,確定了該地區與黃河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平行、相互影響的歷史地位,同時對整個東北地區文化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視頻

興隆窪文化 相關視頻

嘉碳尋跡玉根國脈—第一篇·興隆窪文化
《古雅尋蹤》興隆窪文化古玉特徵與傳播(二)

參考文獻

  1. 興隆窪文化玉器:中國年代最早的玉器,網易號,2019-06-03
  2. 史前時期科爾沁,中國通遼網,201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