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古地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亳州古地道位於中國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老城區地下,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亳州古地道始建於東漢末年,現存大部分為宋代所建。全長4000餘米,以大隅首為中心向四周延伸,一般深2.5~4米,最深達7米以上,內部高度在1.8米左右。其結構有土木結構、磚木結構和磚結構三種,以磚結構最多。
概況
亳州古城內的曹操運兵道,位於亳州市老城區地下,以大隅首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面延伸,直至郊外。運兵道始建於東漢末年,是魏武帝曹操為其軍事需要,專門修築的地下軍事戰道,因最初用於運送士兵,故稱「曹操運兵道」。唐宋時期多次修葺,仍作為軍事戰道使用。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黃河決口,亳州城被淹,運兵道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餘年未被發現。
發現
早在北伐戰爭時期即有所發現,抗日戰爭時期群眾為防空而挖地洞時又有發現。1969 年深挖洞時,先後在城內南北、東西兩條主要大街兩側共挖出地下道近2000 米,後又在老衙門院、曹巷口等處,發現一些支道。其主要分布情況是:以4 條主要街道兩側為幹道,幹道均為平行雙道,兩道留有雙洞孔,可以互相通話。其餘支道縱橫交錯,互相通車,規模巨大。
據史書載:曹操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戰爭勝利,亳州古地下道,就是曹操當年在家鄉修築的地下軍事防禦戰道。他把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暗暗送出城外,再從城外開進城內,反覆多次,迷惑敵人,出奇制勝。
考古
現存古地道,有土木結構,磚土結構,磚結構三種類型,有單行道、轉彎道、平行雙道、上下兩層道四種形式。地道距地面深度一般2至4米,最深7米,道內高度1.8米左右,道寬0.7米,道內轉彎處均為「T」型,並行雙道這兩道相距2至3.5米,中間砌有方形傳話孔。古地道內幽深蜿蜒,曲折不定,設有貓耳洞、掩體、障礙券、障礙牆、絆腿板、陷阱等軍事設施,還有通氣孔、傳話孔、燈籠等附屬設施。
道骨出土有彈丸、鐵刀、鐵燈、卸枚、圍棋子、銅鏡、陶器、瓷器、硯台等漢、唐、宋各代的文物,它對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建築、軍事戰術以及曹操軍事思想有重要意義[2]。
視頻
亳州古地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五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通知 ,文博在線
- ↑ 摘載:「若愚」~亳州古地道——祖飪初 ,新浪博客,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