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村印記(李華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村印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鄉村印記》中國當代作家李華秦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村印記

擔擔爺當年是一擔擔挑着全家大小五口從潼關外的東安(泛指潼關以東的山西河南山東安徽等地方)逃難來到這兒的。

那年月他正年輕,三十剛出頭,人高馬大,膀闊腰圓,一身好力氣。再加上東安人素有的吃苦勤謹,後來被一家財懂相中去熬活,一家人這才在人家閒置的柴園子裡那兩間破廈房中結束奔波生涯,得以將就的安身立命。

兩年多三年後吧就迎來四九年的解放。那時侯擔擔爺被土改工作隊推薦為村農協主任,後來他每每開會都是念念不忘「我是一擔擔挑着我一家大小和所有的家當來咱這兒的」而作為開場白,一來二去,時間一長鄉親們就漸漸地忘了他的真實姓名,都開始把他稱為擔擔哥擔擔叔或擔擔主任以致於成了後來後輩們口中的擔擔爺。

自從解放後,擔擔爺和剛獲得土地的所有農民一樣,他們熱情高漲,愛國愛黨,擁護政府。他們響應號召,積極參加土改、評訂成分、清查鎮壓反革命、冬學裡的掃肓識字等等等等運動,但他們誰也沒有荒廢和耽誤自已地里的莊稼活路。他們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侍弄的莊稼一家賽一家,那時候的田野,到處一派綠油油。莊稼地沒有一根一苗的雜草。他們真正是惜土如金,愛土如命。

既就是後來的大煉鋼鐵和文化革命,他們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莊稼人的本份,從沒撇下地里的活,幾乎沒有在手裡隨便地撂荒過生產隊裡一分一厘的莊稼地。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農村打破了建國以來的生產隊經營的大鍋飯後,土地分包到了各家各戶。農民們一個個釋放了他們本能的天性,積極性空前高漲。再後來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進一步深化,農民和全社會各行各業都進入到了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嶄新時代……

這時侯的擔擔爺以及他那一代人己經隨着歲月相繼離世,年輕的一代伴隨着打工潮去了城裡,成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遠離家鄉故土,變成了一個個名付其實的農民工。再年輕點上了大學和各種技校,畢業基本都就業在了城裡。如今農村所謂的真正農民基本上是剩下的五零後六零後出生的[年齡]已經是五六十歲七八十歲主要給兒管娃外帶看門的留守人員(其中相當一部分快干不動或一部分己干不動莊稼活了)。

眼下的農村境況真正令人堪憂:種莊稼吧,價在那兒(一切都漲,只有它多年沒動),刨過化肥籽種澆水收割機耕各種費用自己留些吃用等於白貼功夫,還真不如甭種地打零工買糧划算。你說種其它瓜果土特產吧,別看你今年掙了錢,可到了明年至大後年三兩年內,其它人全都一轟而上跟進學樣,再加上供求信息對接不對稱,縱使你小心千萬,可一旦疏忽稍有不慎,不敢說弄的你頃家蕩產,可總能讓你大虧血本……

這不——擔擔爺從老家東安擔來的三兒(老大老二己經去世)也己經七十多的年老之人了,他把地包給別人,一畝地三百元(咱先不說這三百元能弄多大用),說好一年一清帳。頭年及時給了,第二年拖拉到第三年,他趕到人家屋要帳,人家耍賴說種地賠了。最後還是托人說合才算要清。老漢一氣之下再不包給別人了,可他也種不動了,結果——滿地都是半人高的草——撂荒了。可令人心疼的還不只是他一家。

聽說外地都有了啥啥的家庭農場和股分制的什麼合作社,還有什麼什麼企業化的產業園,一個個似乎弄的還挺洋火。也不知真的假的,也不知啥時能普及開來……

眼下的鄉村,惜土如金、視土如命的農民還能存在多少?…… [1]

作者簡介

李華秦,陝西華州人,生在秦嶺下 長在渭水邊,一個愛寫字的農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