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壯族諺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中國壯族諺語》,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ISBN:9787519204921。

圖書是以傳播文化[1]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號記錄於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圖書是人類思想的產物,是一種特定的不斷發展着的知識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本書是百色學院民族文化研究叢書的一種。書中收錄了諺語11000多條,按現代壯文、古俗字和漢語三語對照,按照句(現代壯文)的首字母的排列順序來編排,既使讀者對壯語諺語有了一定的了解,又便於讀者進行查閱

作者介紹

周艷鮮,百色學院教授,廣西民族文化與譯介研究基地兼職研究人員。擔任主編並出版了多部專著如《多元視角下的壯族民歌研究》《同根生的民族》等,並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覃丹,百色學院副教授,廣西民族文化與譯介研究基地兼職研究人員。

前言

《中國壯族諺語》是國家社科項目「壯語與泰語諺語比較研究」的衍生成果。我們開展本課題的初衷,是以壯、泰語諺語為研究對象,明確諺語涵義及其研究範疇,進行語料樣本研究和現狀調查研究,藉助概念隱喻理論、架構理論等認知理論對收集的壯語和泰語諺語進行分類和對比分析,運用語言學、文學、美學、史學、民俗學、人類學等其他學科知識對壯、泰語諺語的音、意、形美和語言、文化兩個屬性及其因子進行系統全面的比較研究,撰寫文章和研究報告。但是,在對壯泰諺語的收集、整理和對比分析過程中,當我們打開壯族諺語這個寶藏,我們發現自己欲罷不能了。壯族作為我國人口多的少數民族,在民間流傳着如此豐富的諺語,其內容包羅萬象、語言征顯著、民族色濃郁、文化內涵豐富,它承載了我們壯族一定的歷史與文化,經過千百年的錘鍊,已經成為我們壯族的一種文化烙印、一個民族的符號!我們不禁感慨,壯族諺語的研究課題,豈止是幾篇文章或研究報告可以講的完、道得清呢?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構成與標誌的要素之一,也是民族識別工作的主要依據。壯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壯語,按照我國語言學家的分類,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泰語支,各地壯語的語法結構基本相同,即主語——謂語——賓語——補語,每個音節由聲母、韻母和聲調等三個部分組成。聲母比較簡單,韻母則比較複雜,詞彙的單音節詞占多數。而壯語諺語在民間的保存與傳播,主要依靠口傳心授的口頭傳承方式,以壯族古壯字來記錄,反覆出現於壯族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經文等多種民間抄本並世代相傳下來。在沒有拼音壯文出現之前,壯族沒有統一的文字。然而,沒有統一規範的文字不等於沒有文字。壯族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為了便於記事和進行交流,在商周時期就創造了刻劃文字符號,這種刻劃符號開始出現對物象輪廓的勾勒,有向象形文字發展的趨勢,它比結繩記事前進了一步。後來隨着中原文化在壯族地區的廣泛傳播,壯族先民又吸取並仿造漢字六書的構字方法,創造出「sawndip」,意即生造字,這就是史籍所稱的「土俗字」,又叫「方塊土俗字」或「方塊壯字」,現在統稱為壯族古壯字。這種文字有的借用漢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組合而成,有的是借用漢字標註壯語音義,有些是常用的類似象形字。壯族的古壯字始於商,興於宋,而盛於明清,既有碑刻,且存大量的師公唱本和民歌抄本傳世、壯族的許多傳統長詩、神話故事、諺語等藉此得以保存。這種經久不絕卻難成統一規範的文字,從古代一直沿用至今,顯示出較強的生命力,這是因為壯族古壯字的點是與壯族的語言相一致、能夠準確地表達壯語的讀音和字義,所以歷來深受壯族人民的喜愛,展現了古老而豐富的壯族傳統文化風貌。統一規範的壯族文字是拼音壯文,以拉丁字母為字母,以壯族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以武鳴縣的壯語語音為標準音。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通過了壯文方案,並批准在壯族地區試點推行,至此,壯族人民有了合法的統一的文字。但上個世紀50年代老拼音壯文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並摻雜斯拉夫字母以及自創字母,80年代後壯文全部採取26個拉丁字母形式。《中國壯族諺語》採用了拼音壯文、壯族古壯字與漢字三種體例對照合編成書,保留壯族古壯字對於保持壯族諺語的原生性,很有必要,而統一規範的標註拼音壯文有利於壯族諺語的廣泛使用與傳播。一項國家的社會科學項目「壯語與泰語諺語比較研究」將我們帶入了壯泰民族諺語的殿堂,讓我們在過往的民間文化中注意到了諺語,而當我們把定力集中到諺語之後,無不為壯泰人民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經過一代代的口相傳而保留下來的巨大的諺語寶藏而感動!這些諺語是「人們以隱喻手法,採用固定、便於記憶的結構來反映智慧、真理、道德與傳統觀念,被代代相傳下來的短小精煉而眾所周知的語句」,它們承載着一定的歷史與文化,記錄了人們在勞動、生產、生活中所積累的知識、經驗與真知哲理,反映人們的思想感情、傳統觀念、思維方式、信仰,是歷經滄桑而又生生不息的文化活態生命的體現!興奮之餘,一種求知若渴之心情驅使着我們不斷地收集各個領域、不同地域的壯族諺語,並一一進行歸納分類,基於不停歇的積累,終於有了出版《中國壯族諺語》的想法。首先,《中國壯族諺語》是壯泰諺語比較研究的重要語料之一。「壯泰同源」在學術界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不少學者提出,中國的壯族和泰國的泰族是「同根生的民族」。但是持不同觀點的學者認為,壯族並不是原生的獨立民族,而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將生活在嶺南及雲貴地區習俗相近的僮人、儂人、依人、岱人等組合而成的一個民族。我們認為,從諺語的角度來探究壯泰民族歷史文化淵源關係,或許能找到一些證據或者答案。其次,《中國壯語諺語》是壯族口頭傳統文化研究的資料寶庫。壯語諺語是壯族口傳文學的重要形式,本書將為開展相關領域研究的人們提供彌足珍貴的手資料。《中國壯語諺語》是壯族原生態語言的集成,隨着普通話在壯族地區的普及與強力推廣,壯語越來越成為孤島的今天,我們以這樣的形式來保存與傳播瀕臨消失的壯族諺語,意義十分重大。「一根木頭難架房」,「一塊石頭難起灶」。在壯族諺語收集過程中,課題組得到了很多支持與幫助,我們十分感謝韋體吉先生、覃建珍先生、潘潤環先生等無私地提供了他們花費了多年的時間與精力,收集、整理、抄錄的壯族諺語抄本,感謝武宣縣、靖西縣、武鳴縣、田林縣等有關部門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壯語諺語集油印本,別感謝廣西家協會韋蘇文先生、廣西民族古籍整理辦公室主任韋如柱先生、平果縣調研員農敏堅先生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指導並參與課題組的壯族諺語整理工作,為課題組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語料,使得這本《中國壯族諺語》更加豐富、更加詳實、更加全面,更有代表性。別是韋蘇文先生為我們提供了《中國諺語集成(廣西卷)、(廣東卷)、(雲南卷)、(貴州卷)、(湖南卷)》等五大卷的電子版本,在此向韋蘇文先生表示感謝與敬意!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始終嚴肅嚴格、認真細緻,保持嚴謹的學風,但是由於語言水平、諺語知識、民俗知識等各方面有限,加上壯語方言的多樣性、古壯字系統目前尚未得到統一等原因,本諺語集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例如,漢語翻譯質量有待於提高,注釋不夠準確,壯文拼寫按照某一方言的習慣,在用詞、讀音和意思上可能會引起讀者不理解,古壯字不能完全統一,等等。此外,在我們做田野、收集壯族諺語的過程中,有些地方能夠保存下來的諺語資料比較缺乏,我們很痛心地發現當地那些熟識諺語的老人大多已經去世,很多壯族人已經說不出幾句壯語諺語,我們也很遺憾地感受到,有一些地方相關部門不重視民間諺語的收集與保護,在當地文化館、圖書館已經找不到任何諺語的相關資料。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們收集到的諺語並未能囊括所有壯族地區,散落在民間的一些寶貴的壯族諺語仍未能被挖掘出來。為此,編者想通過這本諺語彙編表達一個願望,期待將來有更多人熱愛、關心、關注壯族諺語,希望更多的人們加入到壯族諺語的收集、整理、保護、研究的隊伍中,讓我們的壯族諺語真正走向世界!「乾淨的水是泉水,精煉的話是諺語」。這是壯族諺語寶庫中的一泓純正泉水。我們為壯族諺語的博大精深而感到自豪,為壯族諺語能夠通過這本《中國壯族諺語》的出版得以保存與傳播而感到欣慰。

參考文獻

  1. 文化的作用是什麼,光明網,2015-10-14
  2. 知識傳播工具的變化,觀察者網,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