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原紀行(譚旭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原紀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中原紀行》中國當代作家譚旭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中原紀行

一、兒子要遠行

當年,想起兒子大學報考河南,我的心情莫名地緊張起來,仿佛酷暑天裡下了一場雨,給人一種極度悶熱的感覺,渾身不自在。在我的潛意識中,雖說孩子初中開始獨立高中又是一個人在市里讀書,這次跨省求學似乎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心裡的滋味,難以言狀。

說起來,兒子從小到大,算相對獨立的。初中選擇在縣城一中初中部學習,初三才由愛人照看。中考後,他選擇到郴州市的高中求學時,我們已定居佛山,不再有家長的呵護。三年的學習、生活歷練,給了他足夠的獨立生活能力。到中原求學,相信他會照顧好自己,況且他性格開朗,與同學們相處甚好。

收到平頂山學院發來的錄取通知書,打開一看,開學定在九月中旬。與愛人合計着送子上學,最初想開車去河南,又嫌路途遙遠。從佛山到平頂山,有一千三百多公里。理論上要開十四多小時。河南籍同事說,路上加油,歇息,十七八個小時能抵達,已經算是順暢的。何況還有一些未知的狀況,要遇上塞車,就更難定論。八月中旬,我們選擇高鐵出行,遂在網上訂了票。

眼看開學日期越來越近,我跟公司請好假,一切準備就緒,卻發現有一種不舍的情緒襲上心頭。尤其我愛人,對孩子的溺愛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吃的、穿的、日用品……每天囑咐一遍,生怕他忘了帶。由此我聯想自己到省城讀書時的情景,母親連續幾個晚上準備吃穿的物資。包里重了,怕我受累。輕了,又擔心我吃不好,穿不夠。這種父母心,許是與生俱來的。不管時代怎樣變遷,都改變不了這種傳統的愛與呵護。

兒子任性,似乎不領父母近乎溺愛的情。每天關着房門,與同學網絡上忙着交流。我儘量保持平和的心態,一改平日裡的囉嗦,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環境。也許,每個時代所反映的形式不一,當下的生活形態改變了我們對教育的理解。尤其我們遠離家鄉讓孩子獨自承擔責任。我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反思教育的方法,是偏頗了,還是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總覺得孩子學業不夠理想,生活的態度不夠嚴謹。反過來思考,孩子的未來究竟什麼才是我們心目中最好的定義?人生的意義又將是怎樣的概念?……這一切,我們至今沒有準確的答案。

在我看來,高考考驗的不光是學子的未來,更是父母心中的期待。望子成龍這一個成語,千百年來,告訴了我們的只有堅定的信念與目標——孩子一定得考上一個好大學,能光宗耀祖,能出人頭地。事實也不會如此。現實生活是殘酷的,許多事例告訴我們,促成一個人成才之路的,飽含着豐富的社會因素。只不過是,高考是當下社會人生中緊要的一步。對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這一步走得好與不好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今後命運的好壞。應試教育培養的功利性,我們無法辯駁。在知識時代,沒有一紙文憑,我們將寸步難行。

很多時候,我會反過來想,造成這些原因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內心的不平。我們把自身的人生失意,企圖通過孩子們來拯救或彌補。我不得不承認自己有過類似的想法,把這種壓力無形地罩在孩子們的身上。

我想,許是我們這一代做父母的錯誤。

而這種錯誤,不光是我,包括我的父母,還有我們的孩子,都會重蹈覆轍。

二、千里送子

時間一晃,一個月就過去了。到了九月中旬,離學校開學的日期還有三五天工夫。

十二日那天早晨起床,我問愛人,孩子開學具體是哪天?她說:「學校新生入學的日期定在九月十六、十七兩天,正好是周末。要不,你明晚把票提前取出來?」我滿口答應。

十三日晚,愛人把她和孩子的身份證交給我,我索性散步過去小鎮的火車票票務中心把票取出。到票務中心,我朝窗口裡面的河南籍小伙子打了聲招呼,我們認識,他甚是熱情地接待了我。遞上幾個人的身份證,很快就把票打出來了。手裡握着車票,心裡又有一種莫名的欣慰。好像回歸到三十年前,自己上省城讀書一樣。

十五日上午,公司的事情委實有點多。我接連跑了區府幾個部門辦事,直到十一點半,趕緊驅車回家。簡單扒了幾口飯,催促家人把行李全部拿到小區樓下。愛人特意敦促我,要給班主任閻老師帶盒茶葉。車開過來,遂裝好行李,就直奔公司。處理手頭幾份文件,把工作簡單交代一下,給董事長打了聲招呼,換了公司的小車,叫司機直接送我們到廣州南站

汽車行駛一路暢通無阻,經桂丹路轉到佛山一環,半小時不到,進入順德陳村鎮地界。我跟家人說,陳村是我們的福地。用手示意外面的建築,及街道。我愛人看了很感慨,說這個小鎮是我們南下的第一站。我們一起經歷過苦難,在鋼鐵廠住過幾年的小黑屋。五歲多的女兒不諳世事,一直在哥哥身邊撒嬌。唯有兒子一路上沉默不語,不管妹妹怎麼吵鬧,他都不言不語。我問他為什麼不說話,他說正在手機里和未曾見面的學友交流。瞬間,我們的交流仿佛進入了一個僵局。似乎沒有更多的語言,或者更歡快的話題,可以深入探討。

到了南站,過了安檢,離開車的時間還有半小時左右。我遂撥通電話給阿珍,她是我愛人的閨蜜,在順德一個國有單位工作。當年,她們一起在河南漯河一所院校讀書。此番送子上學,她們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返回母校看望一下。算是尋夢也好,還是尋找友情也好,這件事我是十分支持的。此時,女兒鬧着要給她買吃的,選了一個臨近的店鋪,任她選購。

高鐵開動後,時間一晃就穿越一個省份。到了郴州站。我和兒子一起出來,我抓緊在站台上抽了一支煙,他則拿起手機拍照。隨後,上了車我瀏覽了他新發的一條微信。照片描述:以後估計很難再見了。廖廖數語,卻蘊涵着深刻的離愁。的確,每一個人心中都會一座想念的城,這裡生活着你曾經的故事,你的奮鬥經歷,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往事。有酸甜,也有苦辣,還有有增無減無邊無際的思緒和念想。

女兒的霸道,讓我有點愛恨不得。這小傢伙霸占位置,就不讓我入座。我乾脆跑到車廂的交界處,觀看沿途的風景。這也算是患得患失吧,一路上竟也不覺得累。車過長江後,天氣逐漸黯淡下來。雲朵在漸黃漸暗的天邊飄蕩着,而北方的視野更為開闊。山地越來越少,一馬平川的平原,極易帶領一個人的思緒朝更為遼闊的大地上去構思。事實上,過了湖北,很快進入中原地帶。到了信陽,隱約感覺黑影中,有成片的大豆、水稻在召喚。

快到目的地,阿珍說,同學吳紅蕾夫婦開車來接我們。

接下來,她倆在熱烈地討論當年。她們同學畢業分別二十年了,當初班上有六十多人。河南的,湖南的,還有山西的,浙江的,廣東的……好多個省份。當年都是以地域交往為主,甚少有異地同學成為摯友。最初,她們擔心到學校,沒有同學來見。阿蕾的出現,不亞於一次驚喜。

到達漯河,正好是夜晚九點。紅蕾同學夫婦在站門口迎接,着實讓我也跟着感動了一番。

三、綠皮火車

紅蕾同學夫婦接過我們的行李後,就急急忙忙把我們送到火車站轉乘到平頂山的火車。

一路上,他們專程繞道從母校的門口經過,微弱的燈光照射着,有幾排大字寫着:河南工業大學漯河工學院,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漯河大學。我心中有無數個疑惑,怎麼掛那麼多名稱?這個疑問,一直到後期與班主任見面後才有所認識。

車到了火車站廣場,我便和阿蕾的愛人一起到售票處打印車票,她們幾個在火車頭的廣場上聊天。等我們打印好車票,她們還在感嘆,只有這裡,還能找些許當年的影子。漯河城市的發展之快,城市之美,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這趟火車票是路途中訂購的,起初我們計劃當晚在漯河住宿。網上查閱,發現有一趟到湖北十堰的火車,途經平頂山,而且時間上也趕得及。時間已近夜晚十點半,與同學交流了幾句後,作簡短的告別。我們計劃次日辦完事情,立即趕赴漯河。進了候車室,愛人有了似曾相識的好奇。進了一樓大廳,裡面坐滿了入伍的新兵。我們看了看大廳正門的電子屏,對照手頭的票,候車點在二樓。一家人遂上了樓,在候車室耐心地等待着。裡面人聲嘈雜,仿佛有一種回歸當年南下廣州火車站的情景。許是中原的生活氣息還有些落後吧,候車室里的人穿着十分樸素。他們的樣子,大都像遠行者。行李也相對簡單,有蛇皮袋,有格子狀的塑料袋。只有幾個時髦的青年女子,她們的包,讓我看到現代生活的樣板。

火車稍微有點晚點,過了點十五分鐘左右,廣播通知火車到達的站台。車站乘務員一聲口哨,大夥瞬間嘩啦啦排起隊來。上了站台,我異常驚喜。居然是一台綠皮火車,這讓我想起剛剛南下尋求生活的歷程。每次從家鄉郴州坐火車到佛山,都是綠皮火車。直到早些年,高鐵開通,綠皮火車從京廣鐵路線上逐漸退出。再次坐上綠皮火車,那情懷使然,卻是在中原腹地。

進了車廂,裡面悶熱。沒有空調,還有一股濃烈的腥臭味。這是綠皮火車的特質,衛生間裡隱藏不住其本質的低劣。這種氣息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與生活的本質接近,並與現實主義融為一體。這種味道,讓我聞到了十多年前生活路程的艱辛。

火車開動後,愛人帶着女兒坐在車廂的一側,我與兒子的車位則在另一頭的前後。和我們對面坐的是一位焦作籍的小伙子,他一看就知道我們是送子上學的。同我坐一塊的,是一個穿白裙的女孩,聽她介紹,在周口市一所中學教書。兩個青年甚是熱情,一路上侃侃而談。

列車在前進,我們的談話也越來越多。愛人在一旁忙着照顧女兒,看上去有些勞累的樣子。十多分鐘後,一個叫賣盒飯的推車過來。服務員賣力地吆喝着,三元一份的快餐,頓時讓我的內心有了一種情緒上的衝擊。這麼便宜的價格,良心買賣。仿佛世俗生活中,這裡如一片淨土。儘管此刻我餓了,依然沒有接受愛人的提議。她給女兒買了一份快餐,給她一口一口餵着。

兒子在一邊還是少言寡語。

在我看來,孩子成年了,他應該有自己獨立的心靈世界。儘管我保持着內心的某種喜悅,加之我對世俗生活的豐富閱歷,讓我在綠皮火車上的交流有旁若無人之勢。當然,身邊的小伙子和美女老師,他們總會在恰到好處的時候,把話題順利接過去接過來。

兩個小時後,火車到達平頂山市。在火車頭廣場找了一輛的士,五十元。路上,司機很老到,一看我們從外地送子上學的,便熱情給我們介紹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經濟發展。最後,他說,你們今晚訂了酒店沒?我愛人搶着回答說沒。從市區開到學院附近,出租車司機直接把我們送到豫達未來酒店(好像是一家電力集團開的高檔酒店)。愛人先下了車,到酒店前台問後得知,還有一間標準套間,上樓看了看環境,遂安心住下。

臨睡前,我還想着那輛遠去的綠皮火車。它載着一車人,在夜色深處,向着西部挺進。

四、平院印象

有朋友告訴我,平院新聞傳媒學院在學界還是有好口碑。以培養影視節目主持人、新聞人才為主,堪稱這所大學的王牌專業之一。衝着這一點,我覺得寬慰了許多。畢竟,兒子與生俱來的新聞天分,正是他未來人生路上追尋的夢想。

在入校門前,我們拍了幾張照片。對兒子說:「我希望兒子能夠儘快融入新環境,做好自己該做的合乎道德、法律、社會規範的事,在未來的人生之旅做一個平凡的人。」

我這話剛說完,妻子白了我一眼,兒子卻轉過頭來,向我露出了許久沒有見過的笑臉。

平院迎新,甚是喜氣洋洋一片。校門口,彩旗飄飄,新聞與傳播學院迎新,在校門右側。我們去了攤位前,一班高年級的學子在現場指引,非常熱情。辦理入學,繳納學費,辦理住宿,孩子的宿舍安排好後,我們把生活物資在學校的超市里購買完物資,一切安頓好。我帶夫人到學院的南樓食堂,尋找白面饅頭。五毛錢一個,嘗一口,便覺得是家父的味道。一口氣買了五十個,準備帶回家慢慢品嘗。許是特別的緣分,家父曾在河南求學,做得一手好麵食,這饅頭與家父的手藝如出一轍。

將兒子安頓好,了解和兒子住在一起的有山東、山西、河南、湖南的幾位。實話說,孩子的居住條件一般,沒有空調,衛生間、洗澡間也有點陳舊。兒子沒有皺眉頭,我們也覺得孩子該吃點人間的苦。這一輩的青年,沒有經歷過我們那個年代更艱苦的歲月,還擔心他們缺乏甘苦奮鬥的精神。

我們打算返漯河,再陪夫人上她的母校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與學友,老師相聚。離別之際,我看見平院有個陶瓷學院,一下子來了職業興趣。我在佛山陶瓷行業耕耘,一直致力於行業人才的挖掘。陶瓷院校的學子,正是我要尋找的,那種求賢若渴的感覺油然而生。

與陶瓷學院的迎新同學交流後,我留了一個電話號碼,讓他們轉交給陶瓷學院的領導,未來,我要牽線搭橋,到平院來尋找人才。

隨後,我們又匆匆行走了一下校園。與夫人一起到平院的後山,只見白龜湖浩浩蕩蕩,像一面玉鏡,映照着這塊福地。我還笑着對夫人講,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邊讀書,那意境,便覺人間是仙池。

臨別時,我給兒子說,給我們拍個照,未來留個念想。兒子給我和他母親一起拍照,至今,成了我們手機屏幕中,不可多得的永恆記憶。

五、再回漯河

臨近下午三點,打了個的,直奔漯河。一路上,中原大地的景色盡收眼底。

到了漯河,已近傍晚時分。在夫人母校附近找了一家酒店住下,行李還未放好,接到了班主任的來電。來不及歇腳,同學們在班主任的召集下,早早在飯店等待。

這次去平院,愛人最大的夢想是順路重回母校。尋找自己的青春記憶,拜會恩師,看望同窗。到了酒店,才發現這次來勢有點猛,班主任,還有在漯河工作的七個學友,有兩個同學結為夫妻,得到了他們的熱情接待。

一陣寒暄之後,開始見證漯河酒桌上的文化魅力。漯河人敬酒,先敬客人,逢人三杯,首輪下來,我就隱約感覺扛不住。愛人歷來不主張我酗酒,我也沒有這愛好。只是工作原因,隔三岔五地應酬倒也不少。這架勢,我真有些心虛。畢竟在客場,有一路路途奔波,自然有點不勝酒力。何況漯河人喝酒的玻璃杯子,五錢一口。一來二去,賓主互歡,杯莫停......

飯局完畢,同學提議重遊沙澧河濱江文化公園。正逢漯河創文,沙澧河濱江文化公園流水潺潺,霓虹閃爍,一派美景。最暢意的是,愛人與師友的情義,歷久彌新。那種溫馨的感覺,至今想起來還真有點依依不捨。

六、平院有約

是夜,回到酒店。接到一個平頂山打來的電話,自稱姓吳。交流後,得知是陶瓷學院的負責人,吳書記。

而這一個電話,又讓我與平院的友誼加深了幾許。此後,幾年到平院招聘,接收平院學子到企業見習,成了平院學子輸出南方最大的陣地。學院領導蘇校長,田書記等領導,幾次到企業交流走訪,加深了彼此的情誼。

這讓我想起,在這個美好的時代,平院學子有幸遇到這樣的好校長,好書記。他們每一次為孩子們的未來奔走,都是對孩子們未來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生在華夏,學在平院,何其有幸!

在敲打完這段短暫的記憶時,我如釋重負。去年,孩子學成歸來,正在新聞崗位上奔赴山海。我想,在人生的路途中,平院的記憶一如眼下的大雪時節,紛紛揚揚的情愫,滋潤了歲月,又驗證了友誼的足跡。

大雪無痕,平院有情,河南有情![1]

作者簡介

譚旭日,1972年生於湖南安仁,湖南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