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透明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不透明度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不透明度是描述物質對輻射的吸收能力強弱的一種量。某種物質不透明度大﹐就是指該物質對輻射的吸收能力強﹐通常也就說這種物質對輻射是不透明的。為了定量地描述物質的不透明度﹐習慣上採用的是吸收係數(見恆星大氣的吸收和散射)﹐一般還採用對頻率作某種加權平均所得到的平均吸收係數(見輻射轉移理論)作為不透明度的量度。物質的不透明度可以由多種元過程引起﹐在不同物理條件下起主要作用的元過程是不同的。在恆星內部,溫度可高達百萬度﹐原子大部分已高度電離﹐自由電子也比較豐富﹐那裡的不透明度主要由金屬離子的K層﹑L層﹑M層等內層電子的光致電離和自由-自由躍遷﹐以及自由電子散射來確定。此外﹐對於電磁波譜的不同波段﹐例如射電﹑紅外線﹑可見光﹑X射線和γ射線等波段﹐不透明度應由對應波段所特有的吸收機制來確定。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