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929
次編輯
變更
隆兴寺铁塔
,無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组成
==简介==
据铁塔旁的《 [[ 重立铁塔记 ]] 》记载,铁塔是聊城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 始建于宋代, , 明永乐年间倒塌, , 成化二年(1466年)由隆兴寺主持祖崇等僧众重新竖立。 [[ 隆兴寺铁塔 ]] 是 [[ 聊城市 ]] 现存最早的古代建筑。铁塔为八角形仿木结构铸铁式佛塔, 由地宫、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 , 塔座高3米, , 塔身高15.5米,通高18.5米。 地宫发现于1973年,深80厘米 ,南北长86厘米 ,东面宽62厘米,四壁刻有仰莲、云纹浮雕等图案。底部有一深5厘米 ,长57.6厘米 , , 宽33.2厘米的槽坑。地宫内出土由 [[ 铜菩萨 ]] 、 [[ 铜佛 ]] 、 [[ 青花瓷瓶 ]] 、 [[ 瘗钱 ]] 等 [[ 佛教 ]] 器物。此外还有一个长方形石函, , 石函内放置一 [[ 银棺 ]] 和两包骨灰。棺身刻有“辟支佛舍利”五字,棺底刻有“大明成化丙戊三月吉日造”(1466年), , 棺内有丝料骨灰袋一个、 [[ 银币 ]] 四枚和“ [[ 舍利子 ]] ”若干粒。 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牙脚四角成卷云形, , 罨牙刻宝装覆莲一周, , 罨牙上有二层叠涩, , 束腰四面均有浮雕人物。南面中有二龙作上下翻滚状, , 左右各立一个。东面有二伎乐人, , 似胡人。北面中有二凤, , 雌雄追逐, , 左右各有一伎乐人。西面为二伎乐人。束腰东南和西南两隅, , 各有一金刚力士, , 手按双腿下蹲作顶托状, , 怒目凸腹, , 形象雄伟。 塔身系生铁仿木建造, , 分层冶铸, , 逐层迭装, , 原为十三层, , 现存十二层。铁壳中空, , 厚6 -10厘米不等。第一层塔身直径 1.53米, , 底部一周宝装覆莲, , 塔身八面分别有四个假门与假窗, , 门额有门簪四枚。假门上均有铺首和门钉, , 东西两面的门做成半掩门式, , 假窗为格子棂窗, , 转角置圆倚柱, , 都铸成刹头式, , 有侧角和升起。二至七层无门窗雕饰, , 八至十层有格子窗花饰。各层倚柱及斗拱与第一层相同, , 每层塔身均有腰檐平座, , 腰檐为仿木檐铸造, , 有 [[ 檩枋 ]] 、 [[ 檐椽 ]] 、 [[ 飞椽 ]] 、 [[ 瓦座 ]] 及 [[ 斜脊 ]] 等。 塔刹为仰莲葫芦宝瓶式。 隆兴寺铁塔是我国为数极少的金属古建筑, , 其铸造工艺精细, , 须弥座石刻内容丰富, , 形象生动, , 显示了古代高超的工艺水平。其形制与浮雕风格都具有鲜明的宋代特征, , 是研究宋代佛塔建筑珍贵的实物资料。
==修复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1973年从地下挖掘出历年坠毁的塔身及顶,予以整修复原。施工期间,在五层塔身和基座发现石 山东聊城-隆兴寺铁塔 函,石函外陈歹有铜菩萨、瓷瓶、宋元古钱多枚。函内有小型银棺,内有僧人骨灰及 [[ 舍利子 ]] 。石函外侧有石刻铭文,说明原有的铁塔在明代永乐年间倒塌,天顺年间由东昌府僧纲司都、纲性深及隆兴寺住持祖崇僧德宁募捐重修。
==建筑特色==
塔为生铁铸造13层,高约15.8米。由塔身、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 米,底边长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塔身用 生铁仿木构分层铸造,逐层迭装而成。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塔下基座占地16平方米,上有石刻 [[ 佛教 ]] 浮雕 [[ 孔雀 ]] 、 [[ 麒麟 ]] 、 [[ 龙凤 ]] 及乐舞人物等各类图饰。塔四面有门窗、斗拱、瓦拢、房檐等,只供观瞻,不能攀登。铁塔不论在建筑风格,还是在石雕艺术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文化价值==
隆兴寺铁塔是我国为数极少的金属古建筑,其铸造工艺精细,须弥座石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显示了古代高超的工艺水平。其形制与浮雕风格都具有鲜明的宋代特征,是研究宋代佛塔建筑珍贵的实物资料。《 [[ 中华古塔通览 ]] 》据聊城铁塔的 [[ 历史 ]] 文化价值,将其列为 [[ 中华名塔 ]] 。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