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次編輯
變更
湘江
,無編輯摘要
湘江,又称湘水,为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9.46万平方公里,全长948公里。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
基本信息
流经地区 湖南、广西
==地理特点==
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以北,东以罗霄山脉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湘江主要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和浏阳河由东岸汇入干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西岸汇入。湘江流域大都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下游地区长沙以下的冲积平原范围较大,与资江、沅江、澧水的河口平原连成一片,成为全省最大的滨湖平原。
湘江分上中下游和尾闾四段,各河段地形迥异,水势多变,且水势与地形相互作用,进一步导致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上游:苹岛(潇水河口)以上段。中游:苹岛至衡阳段。下游:衡阳至乔口段。尾闾:乔口至芦林潭段。属洞庭湖平原。
==主要支流==
===广西境===
===湖南境===
湖南境内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和浏阳河由东岸汇入干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西岸汇入。流经永州市境,长沙县境,湘阴县境。
==水系特点==
湘江流域属太平洋季风湿润气候,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左右岸水系不对称,右岸支流发达,且支流水库众多。
湘江水量充沛,主要来源于降雨。湘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91.6亿立方米,其中湖南境内696亿立方米,占全流域水资源量的88%。
湘江是长江流域汛期最早的支流之一。长江三峡建成前,每年4月便可出现年最大洪峰,且汛期降水集中,多暴雨,一是多发高水位洪峰。二是洪水传播速度变幅大。三是洪水形态与发展过程复杂。
==重定源头==
2011年,湖南省水利普查办首次对湘江干支流关系进行重新调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对湘江苹岛以上干支流的河长、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径流量等河流特征值数据进行精确计算,结果表明湘江源头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而非传统认定的广西省桂林市兴安县。源头重定后,湘江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
==水利开发==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史禄开凿灵渠,将湘江约十分之三的水引入漓江,沟通了湘漓水运,直至民国29年(1940年)湘桂铁路通车前,湘江为中原通往岭南的水运交通要道。
湘江沿岸多为平畴沃土,但岸高水低,历代农户设法取水灌田,除在凤凰乡金潭村建有陇京堰灌田1600亩外,其余均靠筒车提水灌田。解放后,沿江修建了拦河坝,水轮泵站,电灌站等工程,使湘江水利得到进一步利用。1985年9月,在城郊乡水晶岗兴建3×3500千瓦水电站。
在湖南东安境内,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东安人在于石期市镇羊角坪修建了湘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1亿度,被誉为湘江明珠。
湘江是国家航运规划中《湘桂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南北大运河构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早在2000年以前由灵渠相联系,组成古老的湘桂运河,在历史上成了北通湖广,南通两粤的交通枢纽,对中国的统一,南疆的巩固,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
==沿岸区域==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社会文化最发达的区域。是湖南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有色金属工业已有上千年历史,到21世纪初已形成了以先进制造、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战争事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